普法方式方法不一样
从群众个性需求下手
昨(11)日,记者来到成华区法治文化创意工作室,见到了成都社区治理专家咨询团副教授、成都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李向前。李向前告诉记者,工作室的成立,能更好地协助政府部门开展法治宣传工作,而它运作方式的关键就是对居民进行“需求调查”。因为政府部门的普法方式是从整体着眼,而工作室能够通过走访群众了解到最迫切的需求,然后将这种法治需求包装成一个个具体化的项目,针对群众的需求为其定制个性化的法律服务,然后协助政府来提供给群众法律服务,这样能够将法律服务精细化。同时,因为工作室联合了成都市和谐社区发展促进会、成都市义工联、成华段妈工作室、党员、律师、学生、社区网格员,能够整合法律服务的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
“这个社会不缺乏爱心,而是缺乏调度,缺乏有效地让爱心连接起来的机制,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志愿服务资源,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内部建设,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了解其需求,做出针对需求的普法方案。”李向前表示。
培育社会组织
构架法治志愿服务体系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主要主题和依托,也是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成华区司法局负责人介绍,成华区今年在国家第一个宪法日成立了全区的法治文化创意工作室,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律师力量,普及宪法知识,提升法治素质,为依法治区提供科学决策。
二仙桥街道也正式在民政局登记成立了段妈工作室,下辖“党员法治宣传志愿服务队”“高校法治宣传志愿服务队”“二仙桥学校法治宣传志愿服务队”“律师法治志愿服务宣传队”“社区网格志愿服务宣传队”五支中坚力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通过培育法治类社会组织,构建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志愿服务体系,这将为形成多元共治、社会善治的局面打下坚实基础。”上述负责人说。
大手牵小手
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成都理工大学义工站负责人陈荧在宪法日当天的活动现场与成都二仙桥学校签订了“大手牵小手、法治促和谐”协议,来推动法律进学校、进家庭。
“我们学校也期望与高校联手,通过大学生志愿者进入课堂,召开主题班会、体验式参与等形式,带动小学生知法、守法、普法。”成都二仙桥学校校长刘茂秋掩饰不住内心喜悦,成都理工大学法学专业学生与小学联手,其专业优势能更好地促进法治宣传进学校、进家庭。
在活动现场,成都市义工联办公室主任张习良与成华段妈工作室签订了助推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协议,成都义工联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义工卡及其终端,帮助段妈工作室构建起完善的志愿服务移动信息化记载平台,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建立志愿服务记载、回馈机制。
“志愿服务是创新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信息化记载平台的建立,对每个人的志愿服务实现了量化,并且看得见、摸得着、感知得到、全市通兑,这是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李向前认为。(实习记者王虹 记者 姚晓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