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炎黄子孙的根脉

2012-04-11 18:17:21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4月8日上午,参加第六届“全国网络媒体陕西行”的编辑记者们走进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参观了被称为“地上兵马俑”的8600多根精美的拴马桩、上马石名人书画和一砖一瓦从原地搬迁集中复建起来的明清大宅院,以及形形色色的生活用品等,还欣赏了激情澎湃,铿锵有力的华阴老腔表演。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炎黄子孙的根脉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炎黄子孙的根脉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珍藏的拴马桩。

进门之后,讲解员就迫不及待地带我们参观了他们引以为豪的栓马桩。八千多个栓马庄犹如军阵一般,庄严以待。据考察,这些栓马桩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桩顶造型各异,或人或兽,或神怪,或武士,神情并茂,惟妙惟肖,没有布阵,自成方圆,未见呐喊,透现威严。这些富贵人家用来镇宅辟邪的栓马桩,俨然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华表。他们将实用功能、审美情趣和艺术融为了一体,充满了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专家们称为“地上兵马俑”和石雕艺术的活化石。

1985年秋天,王勇超在民间发现了这些艺术的瑰宝:栓马桩。其精湛的雕刻工艺,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遗憾的是,很多价值连城的栓马桩却被农民用来修造猪圈和茅厕,还有不少人将其碾碎铺路。看到这些,王勇超很是心痛,越发坚定了收藏关中民俗艺术品这个想法并开始着手安排。一开始,三十多人,六支队伍,开始了地毯式收购。但是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文物贩子的打压和抢购更是让人头痛和心痛。

皇天不负苦心人,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已收集、抢救保护周、秦、汉、唐以来历代的石雕、木雕、砖雕、关中古民居及人民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和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套),征集保护了四十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以享有“地上兵马俑”美誉的8600多根精美的拴马桩最为引人注目,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民间石雕石刻艺术宝库,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填补了重要内容,代表着中国历代民间文化力与美的化身,是中国北方数千年来多民族生存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和标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淘宝网迎来“阿里日” 员工带宠物欢乐上班

泰国的“租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