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兴公司职工正在分拣出口姜片(鞠川江 摄) |
“正如你所见,现在日子好过多了呢!”刘开心地说道。
刘正明是山东省莱芜市寨里镇公家庄村的一个普通农民,祖祖辈辈都靠种地为生。今年59岁的他告诉我们这多亏了2008年的时候他将土地流转给当地的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山东万兴食品有限公司。
刘通过将他的两亩土地流转给万兴公司,不仅获得了每年每亩地600元的租金,而且他还可以该公司的有机姜种植基地打工,每月能挣3000多元的工资。
“(我们)这里属于山岭薄地,由于土质薄,原先这地只能种花生、地瓜,摊上个好年景,每亩地也就能挣个400多块钱。现在,每年能有个3、4万的收入,这在过去连想也不敢想。”刘说。
作为中国主要的姜、蒜产地和出口基地,在莱芜市已有近万名像刘这样的农民与万兴公司达成合作,生活逐渐好转。
从2004年开始,这个中国第一生姜出口大户,已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在该市公家庄村和其他三个村建起了总共一万亩的标准化种植基地。
万兴公司将流转来的土地进行深耕、施肥,配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灌溉、施肥设施,将原来难长庄稼的丘陵地变成了种植生姜、大蒜的好地方。
同时,与该公司合作的村集体也能得到每流转一亩地100元的服务费,这些收益都将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我们用这些钱修了环村路,种树,还救助贫困村民,村子里有了大变化。”公家庄村主任申裕禄说。据他介绍,该村80%的土地都已流转给万兴公司。
此外,万兴公司还与当地三万亩土地的农民签订了保价收购协议。即使在市场价格不好的时候,他们种植的生姜、大蒜也能在该公司得到不错的收购价格。
“农民都比较愿意与我们合作,因为我们的收购价格一般均高于市场价10%至15%。”万兴公司的董事长柳建增说。
对于这两种类型的农户,万兴公司均提供给他们统一的种子、肥料,并对他们进行定期技术培训,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
这种模式不仅使当地农民得到了切实好处,也让万兴公司得以快速发展成为集生姜、大蒜种植、收购、储存、加工、出口为一体的中国龙头农业企业。
目前,该公司可年出口大蒜10万吨,生姜及姜制品8万吨,各类果蔬产品10万吨。其大蒜出口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名,并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生姜产品专供商,连续六年被评为中国生姜第一出口大户。
其产品被出口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半以上可出口到欧盟、日本、美国等高端市场,出现在乐购等海外超级市场的货架上。
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80%的国家,中国在2008年提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更好地发展大规模、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而万兴公司何以能够早在2004年就开始探索实施这一策略?
“做标准化基地是逼出来的,不这么做就干不下去了。” 柳说。他认为只有实施大规模、标准化的种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以前,我们主要是从农民手中收购姜、蒜等初级农产品,进行简单包装再转手出口。这种模式往往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导致产品品质差、附加值较低,只能出口到中东几个低端市场。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柳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