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盛会前夕 “上海实践”谱写率先篇章

2012-10-30 14:58:30 来源:解放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访谈嘉宾

夏禹龙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周振华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郭广昌 复星集团董事长

访谈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海10年之变

历程 始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实践者

记者:今年上海有个现象,许多企业在庆祝创业20周年——他们都是1992年那个春天的“雨后春笋”。改革开放30多年,上海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受惠者和感悟者。如果从30年、20年看,你们怎样看待上海这10年尤其这5年发展的历史方位?

郭广昌:复星今年就是创立20周年。应该感谢上海这座城市,始终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积极参与者。复星身处上海,见证巨变,也不断学习、转型,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近些年,我感到随着形势的变化,根据中央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上海实践”正在不断发展深化。

夏禹龙:我1984年到社科院后,中央派马洪等一批人来研究上海经济发展战略,就提到“三个中心”,后来中央批准了。上世纪90年代,以浦东开发开放为转折点,上海从后卫变成前锋,当时对浦东提的三条——对外开放的龙头、产业结构调整先行者、综合开发改革试验区,实际也是对整个上海的要求,但做得最好是第一条,第二第三实在太难,进展不大。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两条实践的机遇来了。

周振华:新世纪初上海明确“四个中心”定位,2006年“十一五”开局,中央又提出“四个率先”更高要求。这是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对上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历史定位,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对上海来说是一次“再出发”——科学发展,率先实践。

郭广昌:复星深有感触。20年我们最大一个转变,是投资由“重”变“轻”。2007年在香港整体上市,全球化步伐加快,资金来源更多元,投资也从钢铁、矿业、房地产一类“重”资产,转向医疗健康、金融保险、消费旅游一类“轻”资产。

记者:上海及时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春江水“寒”鸭先知,是新时期又一次率先实践。

周振华:全球金融危机后我亲历几次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反复强调,决不盲目跟风,坚决抵制“赶紧投一批搁置项目,快速见效,阻止经济明显下滑”的做法,凡不符合未来发展的项目坚决不上。其实2007年,上海经济增速相比全国尚可,但土地红线、商务成本、环保指标等根本制约已现。金融危机爆发,上海决策者准确研判危机实质是产能过剩,所以下定决心,不再走大规模投资驱动的老路。

记者:热中见冷,危中寻机,转向变轨?

周振华:回头看更清晰,这5年是严峻考验的“关键时期”。上海敏锐预判、清醒把握、坚定转型,当时投下一系列“冷子”都落地生根,功在长远。如虹桥商务区建设、迪士尼项目开发,世博会开幕前就研究世博园区后续利用等。再如浦东南汇合并,不是行政区划的简单调整,而是应对危机、拓展空间的创新。又如当时组织“冷班子”研究税制改革等经济发展软环境,后来试点“营改增”成效突出,前不久中央开会推广试点。

夏禹龙:上海肩负“四个率先”使命,为全国服务,不是空讲口号,关键在先行先试,探索制度创新,积累经验理念。5年来“上海智造”很多,我最叫好“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四大价值取向,很深刻、很及时。市场经济是竞争的,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协调冲突,讲“包容”;市场经济是谋利的,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讲“责任”;市场经济是契约的,所以要讲“诚信”;市场经济结果趋向个体,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社会“公平”。瞧,是不是字字讲到点子上?

周振华:这5年,浦东开发开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加快、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市场体系建设加速……上海继续站在了思想解放前列,继续站在了改革开放前沿,继续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行先发地区。

夏禹龙:我听过一句话:就像上海世博会设有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率先实践区。

巨变根本上得益于让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

记者:1992年上海GDP首破千亿元,2006年首破万亿元。从千亿到万亿,是历史性突破。但突破之后,人们更关注别的——不止一位上海学者说,人均GDP小康了,更要追求“生活质量”。5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办过世博会的上海,城市生活有何变化?

周振华:上海“调结构”不光调产业,也一直悄然调整城市空间,郊区新城轮廓日显,中心城区加快旧区改造,世博园区加紧后续开发,西有大虹桥,东有迪士尼,纵有黄浦江滨江开发带,横有苏州河沿岸开发带,城市郊区亮点频频。市民生活便利方面,“智慧城市”开始推进,“市民热线”反响良好,政府服务不断优化……近两年,上海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也都超过GDP增速。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全国最高。

记者:家里喝的自来水更清了,出门坐地铁大大方便了,世博后市容更靓了,PM2.5开始监测了。此外,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环境越来越好了。

周振华:还有事业发展环境。5年来,“四个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磁力增强,跨国公司、全球金融机构、研发中心、央企第二总部、国内大企业总部纷至沓来,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服务业增长特别快,城市经济充满活力,就业创业机遇不断,事业发展空间广阔……

郭广昌:就在这5年,复星有了首位外籍员工,设了海外分支机构,完成欧、美、中东地区投资布局,也更明确自身定位——根植上海、充分借助上海优势、面向全球整合资源的全球投资集团,这与上海加快建设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方向一致。还是这5年,我们与美国凯雷集团在上海设立了中国第一家合伙制基金管理公司,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在上海设立了中国第一家民营外企合资的人寿保险公司,这和上海日新月异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息息相关。2010年上海世博会,复星还牵头16家中国民企,创办世博史首个民企联合馆。感谢上海,让复星海阔凭鱼跃。

记者:事业有空间,收入有保障,文化有满足,生活有环境,梦想有机会。这种看待民生的理念,着眼一个核心目标:人的全面发展。

郭广昌:上海这些年我感触最深就在这。改革开放前,许多人觉得有力没处使,小平同志指的路给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让人全面发展,是根本的“惠”。

感悟沿着“最好的道路勇于创新坚定前行

记者:上海这些年实践,能提供什么样的感悟和启示?

夏禹龙:还是要坚持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靠创新不断发展,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回看上海这些年,如果不是敢于拓宽思路,善于跳出窠臼,就不可能敏锐转向、及时变道、突破约束、谋求转型。

周振华:从这次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看,还是要坚持抓住机遇。实践证明,抓住机遇功在长远,甚至可以说生死攸关。

夏禹龙:不同发展阶段留下的时代难题,这次抓住机遇,就会有较好推进。

郭广昌:还是要坚持快速平稳。很多像我一样的企业家,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的人,有很深的家国情怀。近代中国太辛苦了,小平同志指出这条最好的道路,好就好在既快速又平稳,不动荡又向前,最大限度激发活力。改革走到深水区,希望拿出更大智慧勇气走下去。

夏禹龙:上海相比全国,已是经济比较高位运行的地区,但从近年实践看,“初级阶段”仍是基本国情,发展仍是第一要务,优势动力仍在改革开放。接下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公平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旗帜不能动摇。

周振华:坚定道路,高举旗帜,党的十八大之后,上海必将更加奋发有为。(夏禹龙)

  实习编辑:范文轩

精彩热图

“健眼操女孩”现身微博

《好声音》歌手爆笑撞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