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儿童3岁前医院无法诊断自闭症 家长仍应多加留意

2015-04-02 10:45:12 来源:解放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东方网4月2日消息:社交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刻板的行为和狭窄的兴趣等。经过康复训练,症状轻的可能会回归主流社会,但有些孩子四五岁依然无语言,发脾气,有攻击、自残行为,症状重的可能需要终身监护。

昨天中午,位于徐汇区园南新村内的三叶草儿童康健园上午的课陆续结束,家长纷纷从休息室内走出来迎接下课的孩子。和园南新村内另一家幼儿园从墙外就能听见喧闹声不同,这里十分安静,50名2-7岁的自闭症儿童在25名教师的看护下,日复一日进行康复训练,而家长则全程守候在园内,一步也不曾离开。

专业人士指出,目前上海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严重不足,许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也未对孩子采取特别的训练,这很可能延误孩子最合适的康复时机。2-7岁学龄前,自闭症儿童越早训练效果越好。

贝贝2岁的时候,父母发现她的眼神很不对,不愿意与人目光接触,总是游移。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判断为发育迟缓。在2岁到3岁这一年中,她的时光好像停滞了,各种能力都没有任何增长,语言能力甚至从能喊“兔兔”、“羊羊”等退化为只能叫“爸爸”、“妈妈”。她不喜欢眼神接触,却喜欢看天气预报,告诉她某件东西放在哪儿后再让她去找,贝贝也不知道。妈妈李女士在查询了大量资料及咨询医生后,相信自己的女儿可能有自闭症。她带着贝贝走上了康复之路。

去年底,她开始每天从金山区的家里一早送贝贝到康健园上课,中午再把她带回去,每周五天,像上班一样。经过5个月的康复训练,李女士觉得女儿的眼神好一些了,有的时候能看向爸爸妈妈,虽然依然不会跟小朋友们玩,但有时候会朝小朋友笑。

[专家观点]

自闭症康复训练越早越好

三叶草儿童康健园的园长任瑞杰从事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已经十年了。他告诉记者,自闭症儿童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社交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刻板的行为和狭窄的兴趣等。“自闭症儿童也有彩虹谱系,就像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片树叶是一样的,也没有任何两个自闭症儿童的情况会完全相似,症状轻的经过训练可能会回归主流社会,而有些四五岁依然无语言,发脾气,有攻击、自残行为,症状重的可能需要终身监护。”

据介绍,园内目前主要采用一对一的康复训练和团队融合训练两种方式。一对一的康复训练着重提高孩子的认知、理解、模仿、表达等能力,如模仿一项,老师会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跟着做拍胸、点头等动作。而团队融合训练中,一些来自附近居民或教师家庭的正常孩子会加入和自闭症儿童的互动。“我们发现这是个有益的尝试,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很愿意自己孩子和正常孩子多接触,在同伴的引导下,他们的社会互动有明显提升。而正常孩子的家长也反映,孩子比以前更懂事、更会帮助别人。”

“每天这样的训练,也不一定就能改善孩子的状况,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自闭症孩子回归社会的比例,打个比方说,如果不加训练,只有5%的孩子能够去上普通幼儿园、小学,我们希望通过训练把这个比例提高到20%甚至30%。”任瑞杰介绍,目前上海估算自闭症儿童在一万人以上,但专业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仅有几十家,远远不能满足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

任瑞杰强调,家长在发现孩子有自闭症倾向后应尽早康复训练。“一般三岁前,医院只能查出发育迟缓等结果,不会诊断为自闭症,不少家长也因此把孩子领回去再观察,耽误了康复训练的黄金期。自闭症康复训练越早越好,2到3岁是干预的黄金期,学龄后再干预不是不行,但效果大打折扣。”

编辑:于熙 标签: 自闭症 家长 诊断 医院检查 儿童康复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四川卧龙利用野外红外相机首次拍到雪豹母子影像

百态:村里的“时尚青年”

杭州路面塌陷 大坑占近全部车道

乌鲁木齐大雪纷飞30小时 重回“冬季模式”

精彩热图

无锡:樱花烂漫正当时

首批也门撤侨飞抵北京

浙江一老板耗时3月自制6米高“汽车人”

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造像完成主体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