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首度开放举行婚礼 见证中犹联姻

2015-04-02 10:45:12 来源:东方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首度开放举行婚礼 见证中犹联姻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祝福新人,并送上纪念证书和礼物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首度开放举行婚礼 见证中犹联姻

婚礼现场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首度开放举行婚礼 见证中犹联姻

东方网记者李佳敏4月1日报道:微风吹起纯白帷幔,鲜花缀满长形餐桌,莫扎特小提琴曲在空中悠扬,霍拉舞步传递着喜悦的能量…今天下午,来自中国的美丽姑娘牵手犹太裔青年,在曾经的“摩西教堂”——现位于长阳路上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举行了一场简单而又隆重的婚礼。

破格开放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建馆8年,首度见证中犹联姻

2007年,虹口区政府斥资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8年多来,纪念馆在保护史料、国际交流和历史教育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纪念馆作为婚礼举办地,尤其是中国人与犹太人联姻的举办地还是“头一遭”。

纪念馆接待总监高老师告诉记者,今年恰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犹太难民纪念馆能见证和平年代的中犹联姻,为中犹友谊长存做出贡献,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事。

将以“展示、参观”为主要功能的纪念馆布置成“犹太婚礼”专属礼堂,馆方颇费一番心血。高老师说,搭建工作基本都在参观结束后开展,馆方工作人员及多名志愿者为了避免碰触到极为珍贵的、镌刻有13732名犹太难民姓名的“犹太难民名单墙”,小心翼翼协助搬运婚礼布置设备到半夜。

“其实,纪念馆每天都上演各种感人故事,有犹太难民,也有他们的后裔……”高老师表示,让更多的人不忘历史、珍惜现在,是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义不容辞的事。

历史重演 多年后,会烧菜的犹太裔青年俘获中国美人的心

虽然有着语言和种族的差异,却没有阻碍中国姑娘和犹太青年热情如火的爱情。在众多家人与亲友的见证下,这段异国情侣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中步入婚姻殿堂。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作为婚礼举行地时,居住在上海8年的新郎说,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二战时期,上海人帮助很多犹太难民在此避难,至今仍让他们感激。很多知名人士曾来访此地,“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这里(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怀着一份感恩的心,他和妻子决定将婚礼放在此处。

新娘的弟弟邓先生告诉记者,2012年他曾在上海居住两周,期间,“准姐夫”为他做了所有饭菜。“因为我姐姐不会做啊!”邓先生笑着说,这位会做饭的犹太青年,就这样渐渐俘获了中国美人的心,同时,也让新娘的家人们“喜爱”上他。

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三号展厅,半个多世纪前的中犹爱情故事同样温暖人心。

罗伯特·索卡尔是一名犹太青年。1939年,13岁的他为逃离法西斯迫害,随全家前往世界上唯一向犹太人开放的城市——上海。1945年,他在校园里与中国姑娘杨珍珠相识,双方一见钟情。杨珍珠的父亲非常欣赏这位犹太青年。

1948年,罗伯特和杨珍珠结婚。随后,罗伯特成为美国一位成功的、高产的科学家,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等机构颁发的荣誉。期间,中国姑娘杨珍珠始终默默支持、陪伴着他。

罗伯特和杨珍珠的故事也被德国传记作家史岱帆·舒曼用德文出版,并译成中文《最后的避难地:上海(索卡尔和杨珍珠的爱情故事)》。

意外收获 亲朋相聚,犹太后裔在上海犹太难民墙上寻到根

这场婚礼不仅为中犹新人拉开了美好生活的序幕,也让赶来参加新人婚礼的亲朋好友有了意外的收获。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犹太裔亲属在上海犹太难民墙上,找到了自己祖辈的名字,他们拿出相机,将名字拍摄下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编辑:于熙 标签: 难民 纪念馆 爱情故事 老师 婚姻殿堂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四川卧龙利用野外红外相机首次拍到雪豹母子影像

百态:村里的“时尚青年”

杭州路面塌陷 大坑占近全部车道

乌鲁木齐大雪纷飞30小时 重回“冬季模式”

精彩热图

无锡:樱花烂漫正当时

首批也门撤侨飞抵北京

浙江一老板耗时3月自制6米高“汽车人”

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造像完成主体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