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南部汉中、安康、商洛3市和陕北延安、榆林2市,曾是制约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沉重翅膀”。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陕西区域经济战略的实施,经过10年生聚,如今这两个区域已成为助推陕西经济快速腾飞的双翼。
陕西省统计局近日公布了1月至7月全省10设区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数据,地处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商洛3市进入全省前3名,其中安康市增速为35.5%,商洛市增速为33.9%,汉中市增速为24.0%,超过了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西安、宝鸡、铜川、咸阳、渭南等关中平原设区市。
地处陕北高原的榆林、延安两市,发展势头更加迅猛。通过近10年发展,陕北地区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从全省落后地区到第一增长方阵的转变。2001年以来,榆林和延安的经济总量占陕西省比例基本上每年增长都在1个百分点以上,目前总量已经占到了全省的27.48%。2011年,陕西省有6个市经济总量突破了1000亿元,延安是1100多亿元,榆林达到了2290多亿元。
陕西从南到北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区三大区域。长期以来,关中平原地区聚集了陕西70%的地区生产总值,是陕西的“金腰带”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但地处陕南秦巴山的汉中、安康、商洛和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延安、榆林,很长时期以“老区、山区、贫困地区”面貌示人,成为影响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翅膀”。
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陕西确立了“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战略目标。以关中地区为“龙头”,辐射、带动陕南和陕北“两翼”展翅,从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陕西又将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调整为“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
如今,陕西经济已经不再只依靠关中一极。关中依托国家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继续保持着老大哥的引领发展态势;陕南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连续两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陕北成为陕西经济的又一强劲增长极,特别是县域经济突飞猛进。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组成“三驾马车”,互为依存、竞相发展,全省经济呈现出全面、均衡、协调、互补、快速、科学发展的新格局。
得益于“两翼”展翅,过去10年特别是最近5年,陕西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9%,2011年达到12391亿元;人均GDP先后突破3000美元、4000美元、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9.9%,2011年达到2579亿元。陕西开始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中的“新极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