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陕西需要更多文化产业“航母”

2012-12-14 11:17:53 来源: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文化产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例普遍高达6%以上,而我国目前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尚不足3%,增长潜力巨大。2003年我国启动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高达25%,正在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陕西省委、省政府始终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通过创建一批大集团、大项目、大园区,有力带动了我省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近年来,随着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陕西出版集团、陕西演艺集团的迅速崛起,以及今年西咸新区文旅集团的建立,目前全省文化产业已经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开花、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陕西大型文化企业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品创意、生产、演出、交易基地,以及文化产品营销基地和文化艺术培训基地。

陕西文化产业“航母阵容”初显

我国文化市场的基本格局是大量中小企业和少部分大型文化企业并存。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中小企业在丰富和完善文化市场、为群众提供充足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大型文化集团是文化市场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壮大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建设一批陕西本土的大型文化企业,是做强做大陕西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此外,文化产品的属性也决定了发展大型文化企业的重要性,艺术效果是文化产品的价值承载体,世界上一流的文化企业,如迪斯尼、二十世纪福克斯和派拉蒙等,无一不是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通过技术和美感的融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无尽的回忆,以此培养和巩固受众的忠诚度。因此技术和资金保障是创造永世长存文化精品的必要条件。

因此,要发展具有世界影响力、能充分彰显陕西特色和优势的文化产业,必须立足于集团化发展思路,广泛借助资源整合、产业融合、资本聚合,建立体量大、管理优、人才强的“文化航母”,以大项目彰显大文化,促进大产业。

陕西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全国最大的省级文化产业投资公司——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该集团2009年成立时注册资本为22亿元,到2011年底资产总额已超过51亿元,实现利润8000多万元;陕西还拥有总资产达270亿元、跻身全国文化产业综合十强的大型文化企业——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今年,陕西西咸新区发展集团、陕西旅游集团和西部电影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的陕西西咸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注册资本20亿元,将以文化产业带动区域发展为特色,依托西咸新区深厚的周秦汉唐历史文化资源和新区区域城市融合发展战略,在文化教育、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投资及运营、文化园区建设、出版传媒、演艺会展、影视制作与发行及地产开发等诸多领域展开宏大布局。一艘艘“文化航母”的出航,承载了陕西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未来。

资源优势助力,文化企业大有可为

当前国内各省、市、区普遍将文化产业作为区域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一批省外文化企业正与陕西省文化企业在国内市场形成正面竞争之势。陕西省大型文化企业要掌握未来竞争中的主动,必须以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经营经验和体量优势为依托,紧扣历史人文、红色文化和秦岭山水特色,结合现代科技和时代精神,大手笔、高起点、高规格进行项目运营和管理,在影视剧制作、文物产权交易、文化园区建设等领域集中打造数个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名片,努力成为全国传统文化项目开发的标杆和典范。

从资源优势的角度讲,陕西的文化旅游资源涵盖了历史人文、红色文化、山水情趣、民风民俗、宗教圣地等多种资源,其体量之巨大,品质之精妙,积淀之厚重,在国内难有对手。因此对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发掘应当以现有资源优势为基点,大力融合现代科技,体现时代风貌,对现有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大力包装和推广,通过大项目带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规模经济,逐步形成省域文化资源开发的样板。

从资金优势的角度讲,文化旅游业资金准入门槛高,其艺术效果、社会效应与资金投入量高度相关。陕西拥有数家体量大、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化企业,具备资金优势特征。此外应该广泛开拓多种融资渠道,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以外,可以探索发行中短期债券,通过上市融资、募集文化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渠道募集资金;要注重借助资本市场进行重组和并购,以建立子公司和控股其他企业的方式,扩大企业资本的操纵力,特别要重视与优质传媒企业和资本的合作,发展文化产权交易,推进标准化战略,拓宽影响面。

五大领域探索陕西文化产业之路

文化产业涵盖范围非常广,目前国内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普遍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一般都拥有数个甚至数十个从事不同业务的子公司。对于陕西文化企业来讲,多元化经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必须树立明确的投资方向,在理解综合基础资源禀赋和自身条件以及发展定位基础上,介入产业关联性强、行业前景明朗、业务熟悉的行业,从而取得较好的投资回报。总体来讲,陕西文化企业集团未来的战略投资应着眼于和文化相关的高附加值行业,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链延伸,重点发展以下五大文化产业领域:

网络服务与新媒体产业。应当借助传媒领域的优质资源,建设涵盖电视、广播、平面、户外、网络等媒体的全媒体广告投资业务经营商,着力打造营销策划、多媒体研究、公关传播、市场咨询等整合营销服务。争取在3到5年时间里横向掌握陕西主流媒体资源,纵向整合全省户外媒体资源,建立全媒体运营模式。在该模式下,陕西大型文化企业能够一方面与主流电视、电台、网络和平面媒体进行一体化合作,最大限度发挥整合公关传播优势,另一方面借助本地区位优势,建立覆盖公交、地铁、高速公路、重点景区、机场的传播网络,提供一体化整合营销服务。古玩与艺术品产业。古玩与艺术品产业主要包括古玩交易拍卖、古董收藏、原创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等等。西安具有良好的收藏文化和收藏氛围,西安古玩城市场的正品率达4%-7%,为全国最高,获利空间巨大。要考虑与国内外有资质、有资源、有资本的古玩艺术品企业合作,高标准建立国际古玩城、艺术品博物馆、国际旅游纪念品交易中心、丝绸之路文化商业街区等文化艺术品产业项目;与运作水平较高的艺术品拍卖行合作,建立档次高、种类齐的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探索艺术品资产化的途径,挖掘古玩艺术品市场的巨大市场潜力。影视产业。影视业包括各种题材、类型的电影电视节目的创作、拍摄、制作以及衍生出的道具、服装、器材设备等相关行业,对旅游、商贸、时尚等相关产业的带动性非常强。西安市长期经营影视文化产业,影视产业实力雄厚,西部影视集团是全国电影产业布局的四大集团之一,管理体制完善,制作技术先进;陕文投集团仅在2011年一年就拍摄8部342集电视剧,其中《家的N次方》《陕北启示录》等剧广受好评。陕西发展影视业的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西影集团、陕西电视剧制作中心等专业制作机构的资金需求,进行省市电视台制播分离的资本介入,展开项目合作、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将自身资本和理念与上述专业机构的制作班底与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对接,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影视创作、广告投放、节目制作等方面实现互利共赢。

创意设计产业。创意设计内容很广,涵盖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品牌策划、平面设计、广告及广告设计等等。事实上创意设计的范畴还在扩展,不仅可以设计产品,还可以设计城市,设计生活。从必要性和可能性来讲,创意设计是高附加值、智力密集型产业,是很多产业的龙头,在工业及文化产品品牌价值和附加值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省设计类专业高校拥有从事创意设计的良好人力基础,并且,灿烂的古代文明是进行创意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也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优势所在。通过发展设计业,能够提升周边地区传统加工制造业的品牌价值、影响力和市场价值。

演艺娱乐业。演艺娱乐业主要包括剧场表演、户外演出、歌舞娱乐、电子游艺、艺术培训、演出中介等。演艺娱乐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就其直接收益来讲,总量并不大,但是具有很强的行业带动力和影响力,并且对从业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传统上,演艺娱乐业是陕西文化产业的短板,今后基于陕西文化的整体发展需要和陕西大型文化集团的综合实力,应当把演艺娱乐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领域。要实现陕西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早日实现建成西部文化强省的目标,仅依靠现有的几家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大集团运作,坚持以文为本、借力市场、集群发展,通过品牌化运作、全媒体营销、全产业链整合,形成行业龙头,以龙头带动区域产业链和非文化板块升级,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产业优势。今后,陕西文化企业集团要进一步做大产业集群,做长产业链,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航母”,令文化产业的根基更加深厚,使陕西早日从文化资源大省转变为文化实力强省。(通讯员 赵江)

  实习编辑:李怡霏

编辑: 宁波 标签: 陕西 文化产业 发展
 
 

焦点图片

那些发生在古埃及金字塔中的奇异事件

美摄影师拍熊猫幼仔照 惹人怜爱

家用电器电磁辐射排行榜

《国家地理》登十大经典照庆125周年

精彩热图

南海舰队特种团曝光

月薪一万在北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杨幂李小璐李冰冰 当红女星削骨前后震撼对比

全球不可思议的土著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