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社会
大学排行榜靠谱系数有多少 乱象成因探析
2011-05-11 16:01:39      来源:半月谈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大学排行榜乱象成因探析

大学排行榜弊端丛生,表现在:排行机构鱼目混杂,排行内容千奇百怪,排行榜泛滥成灾;排行标准混乱,排行数据及其来源缺乏透明性,排行结果缺乏公正性,排行榜公信力饱受质疑;商业化和竞价排名的“潜规则”盛行,排行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捐资榜、腐败榜和黑心榜,成了学术科举制度”,沦为排行机构的“摇钱树”、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炫耀榜”。

造成当前中国大学排行榜的种种乱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排行方法不科学。当前大学排行榜之所以乱象丛生,与排行方法包括排行标准、排行信息收集与处理以及排行指标和权重设计不科学有着直接关系。大多数排行榜要么对各个类型的大学不加区别地进行综合排行,要么虽然进行分类排行但分类的标准很不科学。在信息收集与处理上,大多数排行机构或采用简单的量化打分和小样本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或照抄照搬媒体或高校提供的信息而不进行认真核实,或凭空臆造数据等等,对于所采集的信息也大都进行简单化的线性加权处理;在评价指标与权重设计上,排行榜大都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重科研轻教学、重硬实力轻软实力、重定量指标轻定性指标、重绝对性指标轻相对性指标、重局部评价轻总体评价、重理轻文、重大轻小等不平衡问题,排行的指标体系和权重大多凭经验和个人偏好确定,随意性太强。

2. 道德失范。当前大学排行榜的乱象与排行榜相关利益方的道德失范也有着重要关系。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排行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一方面,它们通过折腾排行顺序赚取大量的“服务费”,另一方面还通过暗示、游说甚至恐吓的方式逼迫高校就范,向高校收取不菲的“赞助费”、“咨询费”等不义之财。在追求宣传效应的心理驱动下,许多高校置道德良知于度外,不惜弄虚造假、徇私舞弊,甘心被“潜规则”,从而沦落为大学排行榜里的大学,也使得当今的大学排行榜“更像是一场由大学自编、自导、自演的颇具娱乐性的闹剧”。在当今中国“数字出政绩”、“数字出官”的政治生态环境下,教育主管部门也极乐意看到自己所管辖高校的排名上升,并将此作为争取财政拨款、炫耀政绩、获取升迁的资本,因此也甘心被“潜规则”。相当多的新闻机构为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赚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对大学排行榜进行恶意炒作,从而对排行榜乱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 制度缺失。当前中国大学排行榜乱象之所以乱象横生,关键就在于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和约束。比较中西方国家大学排行榜,可以发现:虽然中外大学排行榜的产生几乎是同步的,但西方国家的大学排行榜的制度供给相对充分,而中国大学排行榜的制度供给则几乎是一片空白,缺乏必要的排行准入制度、排行指标体系规范、排行信息公开制度、大学评价的再评价制度、排行过程监管制度。制度供给不足必然导致管制和规范缺席,使得排行领域成了可以为所欲为的“独立王国”,从而导致排行榜的盲目和无序发展。

比起排行榜,学校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2003年一次大学排行出炉后,清华人显得很大方,清华大学新闻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从来不去了解这些高校排名,这种排名的科学性不好说———它说你第一,你就第一,如何排都是排名机构自己的事儿。但就学校来说,北大有北大的强项,清华有清华的优势。”

大学实力不是“排”出来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一流大学不是“排”出来的。大学之大在大师,在大气,在质量,在特色,大学建设靠的是扎扎实实的硬功夫与软环境。因此,当一些高校为一个排名趋之若鹜,被排行榜牵着鼻子走时,不啻是一种悲哀。

针对大学排行榜,社会需要一个清醒的认知,同时政府管理也不能缺位。准入机制的建立、机构利润率的限制和商业运作行为的规范等,都需要政府部门有所作为。

排行榜对学生、学校是一种参考,但不是指挥棒。排行榜不是“指挥棒”。只作参考,不必看得过重。复旦大学校长讲得好,他说我们的态度应当是“不为所动,为我所用。”我所强调的“排行榜不是指挥棒”,就是说,作为校领导虽然会感到有压力,但我们不能以排行榜来指挥我们的办学、影响我们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对学生来说,同样如此。

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有时间折腾排行榜?之前胡锦涛主席讲话,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比起在一个个不明所以的排行榜上浪费大量时间、精力甚至被潜规则走很多金钱,还不如做好教学的本分。这样,才能让种种投机无缝可钻,净化学术界,并用实力说话让学生作出选择。

来源:半月谈 编辑:于姝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详细

各地新闻
伟大历程>> 详细
点击排行
  汶川地震三周年:四幅标语折射灾区重建"青川精神"
李长春在山西调研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