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第一份工资,你给谁花了?

2012-08-22 09:52:38 来源:武汉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第一份工资,你给谁花了?

  犒劳自己买了个MP4

“我的第一份工资换回了一个考四级的MP4。”网友“方便面斗士”叫姚欣,是武汉科技大学大三学生,学护理专业,大连人。

姚欣读大一的那个寒假,在大连的一家餐馆里兼职当服务员,寒冬腊月,洗菜很冻手,加上从早到晚要站着,最长的一次,她站了16个小时,连大年三十那天,她都没能回家吃饭,一个月挣了800元。这钱一直存到第二年夏天,她用其中的300多元买了一个MP4,练习英语听力,最后高分通过。剩下的400多元,一直存到现在。

毕业于湖北大学的小李说,她把第一个月工资拿出来买了心仪已久的鞋子,以前看了几次都不舍得买。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小张,在武汉一家医院当见习医生,月工资1500,第一份工资全部用来交了房租和水电费,平时还需父母接济。

网友“阿猪的阿猫”姓方,今年30岁,家住汉阳。方小姐和老公是在北京读大学时认识的,毕业后,她放弃读研回武汉工作。男友是江苏人,也追随到了武汉,现在在铁路部门工作。2005年9月,方小姐拿到了第一份工资,1000块钱,她买了一块手表送给男友,“他惊喜的样子,我现在还记得。”十几天之后,男友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为她买了一枚戒指。而为了买戒指,男友当月的生活费还是向朋友借的。方小姐说,手表老公还戴着,戒指藏在了她家衣柜的最深处。

网友“上课不带手机”把第一份打工挣来的工资——300元,全部捐给了汶川地震灾区。网友“文”则说,她把第一个月工资全寄给了好友,因为好友当时遇到了困难,急需要钱。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尚重生说,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在付出,孩子经济独立了,要感谢父母,回报父母,而且父母对自己的感情又包含着某种期许在里面,工资可以向父母证明自我,确认自我;中国人家庭观念中有一种“反哺”情结,父母和孩子不仅是命运、情感共同体,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把第一份工资用来孝敬父母,其实是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在经济利益上的一种体现。(见习记者翟兰兰)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月光族 焦虑感 没收 反哺 男友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