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真有人冒用组织机构的身份注册微博?记者24日从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获悉,从组织机构微博真实身份认证工作启动近一年来,有高达38%左右的申请未获通过,其中不乏冒用其他组织机构信息进行注册的情况。
2011年12月,我国开始了微博客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试点工作,其中,拟开设微博客账号的法人单位使用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的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对组织机构的注册用户信息进行比对认证后,互联网站方可开通相关服务。组织机构代码在互联网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认证工作中起到了法人单位“身份证号”的作用。
由全国组织机构代码中心建成的互联网真实身份认证平台(组织机构)于2011年12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截至今年12月23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网易网等17家国内主要微博网站都已接入这个平台进行真实身份认证。
据介绍,用户在网站申请时,点击“机构身份认证”按钮后,页面便跳转到互联网真实身份认证平台(组织机构),用户需要填写组织机构代码、组织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与证件号码、申请人姓名与证件号码并输入验证码后点击“比对”按钮,这个平台将用户输入的信息与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数据库进行比对,完全一致后才能通过认证。
据了解,在近一年的运行时间里,互联网真实身份认证平台(组织机构)共为互联网机构用户提供比对13.8万余次,其中通过比对8.6万余次,获得认证的机构账号约7.6万个。此外,还有5.2万余次未获通过,约占请求总次数的38%。在这些未获通过的请求中,有些用户录入时操作失误,后来又录入正确信息最终比对通过;还有些用户机构信息已经发生变更,而注册者仍使用以前信息进行比对,在经过平台客服人员提醒后也都最终录入正确信息通过了比对。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未获通过的申请中,除去最终比对通过的,剩余试图冒用其他组织机构信息进行注册申请的3.1万余次,大约占总比对次数的22%。据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数据处理处处长孙镇介绍,平台通过对冒名注册用户的有效拦截,有力地支撑了互联网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试点工作的推进,起到了净化互联网环境、维护社会诚信的作用,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提供了保障。
1993年成立的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拥有囊括全国3000余万依法成立单位基本信息的动态数据库,其中包括在工商、编办、民政注册的各类组织机构的信息。这个中心从2004年以来开发了海量数据查询系统,可实现单位基本信息核查、注册认证真实身份信息比对等多项功能,并已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34个部门得到应用,近年来组织机构代码还根据我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开发了大量延伸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