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网 中国在线 时政热点 要闻聚焦 人事任免 各地新闻 社会民生 节会大全 教育职场 趣闻轶事 深度解读 本网专稿 视频播报 专题访谈 财经资讯 企业动态 精品旅游 科技IT 体坛快讯 聚焦明星

北京:交通预报见成效 “7小时大拥堵”虚晃一枪

2012-12-25 13:32:09 来源:北京日报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今天的预报我们还信不信?

今天是25日,根据交管部门的预报,晚高峰还有可能提早开始、拉晚结束。这条预警,我们还信不信?

今年9月25日的一场雨,浇在两节前脆弱的路面交通上,让北京拥堵路段创下了157条的新纪录。

早在8月底,交通部门就发布了9月将是“最堵月”的预警,并公布了7个最堵日子。随着节日临近,交管部门又不断通过媒体发布了预测的交通指数,可能拥堵的具体点位。

许多市民在出行前会考虑预警信息,提前选择出行工具或者绕行路线,但也有一些车主对预警没当回事。当时,朝阳大悦城商圈是交管局连续多日预报的拥堵路段,交管部门甚至连拥堵时段也进行了提示。但不管如何提示,车流量都没有明显减少,尤其是朝阳北路青年路路口、农民日报社路口,动辄被堵死,四个方向都难以通行。

在那场大雨当天,此处堵得一团糟。后来据交管部门分析,可能由于前两个假期预报中的拥堵并未明显体现,很多市民放松了警惕,认为交通预警不过是“狼来了”的故事,对于预报中的拥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于重点路段,没有绕行,所以造成拥堵。

预报拥堵——车辆减少——预报不准。相关交通专家表示,预报交通不像预报天气,预报会引导人们的行为,尽量避免出现预报的结果。预报不准主要是因为得到预报后,车主主动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或者错峰出行,公司企业选择错峰上下班,交警会提前上路疏导交通。如果真的能进入以上“预报不准”的循环,对整个城市而言是不是也是种好现象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报道


我来说两句 511人参与 31条评论 (点击查看)
...
用户名 密 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国日报保持中立。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