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11岁女孩患脑瘤家人决定捐献献器官 奇迹苏醒

2013-01-23 16:19:18 来源:广州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乖女罹患脑瘤术后复发

昨日,躺在中山一院黄埔院区的病床上,妮妮白皙的脸上浮着红晕,一刻不停地和妈妈说着话,显得十分活泼。但是,她瞪得大大的眼睛却什么都看不见,只能一直握着父母的手,让家人亲亲她、抱抱她,问妈妈“我能不能好起来?”。

11岁的妮妮是梅州大埔人,父母都在深圳龙岗打工,她与弟弟在老家随爷爷奶奶生活,生病前,她正上小学四年级。“妮妮很乖也很活泼,常常帮奶奶做家务,学习成绩很优秀。”提起心爱的女儿来,父亲满脸自豪。他在一个工地上做水电工,月收入两千多元。一家人只能在寒暑假团聚,日子虽平淡却幸福。

去年3月,妮妮突然眼睛斜视,走路歪斜。父亲得知后立即回乡带女儿去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 “右侧桥小脑角、脑干型变型星形细胞瘤”。因为肿瘤压迫神经,只能部分切除。

4月份,妮妮接受了手术,恢复得很好。但继续治疗的费用让已用完13万元积蓄、欠债7万元的家庭无法承受。未接受化疗,她就出院回家。9月份,妮妮回到深圳龙岗上学,岂料在一个月后,又出现眼睛斜视的复发迹象。

家人决定捐献她的器官

这个消息对妮妮全家无异于雪上加霜。早在她确诊的2个月后,爷爷突然中风去世。3个月后,父亲因为工伤意外左手手腕和左脚脚踝骨折,伤愈后只能拄着拐杖走路,无法继续工作,更加拿不出钱给妮妮看病。

而且,这次妮妮的病情愈发严重了。到11月时,她已无法行走,因视神经受到压迫眼睛也看不见东西。因为身体难受,本来乖巧的妮妮甚至会发脾气,责怪父母。她每天侧躺在床上,由妈妈喂食,吃什么吐什么,一天最多吐20多次,最后只能靠喝牛奶维持生命。

“我以捐赠器官的形式让她的生命得到延续,走得更有意义、有价值。”妮妮的父亲说,他希望女儿送出的“生命礼物”能帮助同龄的小孩,就像女儿还能活在世上。

全家商量后,妮妮的父母在去年11月2日填写了《深圳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志愿书》,承诺自愿把女儿包括心脏、皮肤、眼角膜在内的10项器官和组织全部捐出。这个大爱的决定,令许多人为之感动。一家企业随即承担起妮妮住院治疗的费用。

等待捐献时获精心治疗

去年11月15日,中山一院捐献中心的专家到妮妮所在的医院进行了病情及伦理的详细评估。当时,她处于浅昏迷状态,对父母的呼唤有间断反应,自主呼吸平顺,生命体征平稳。专家判断,妮妮的病情未达到器官捐献的脑死亡标准,但因为肿瘤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已出现脑积水,病情随时会恶化,可能导致捐献失败。

在与她父母的协商后,医生将妮妮转送到条件更好的中山一院黄埔院区进行治疗,并等待捐献。11月17日,妮妮进入黄埔院区的神经外科病房。“只有1%的希望,也要用一万分努力。”该院捐献中心的杨春华副教授表示。神经外科的主管医生对妮妮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并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延续着她的生命。

每一天,妮妮母亲陪护在她床前擦拭呕吐物,轻声唤着女儿的名字,父亲则拄着双拐忙里忙外,买来女儿爱吃的食物。为了让女儿不害怕,妈妈每一晚拥着妮妮入眠后才下床。

妮妮说以后要上大学

转院两周后,经过精心治疗,妮妮的病情并未继续恶化,反而奇迹般地好转起来。她拉着父母、医生打招呼聊天;也不再呕吐,开始进食稀饭米汤,甚至嚷着要吃糯米鸡。心电监护上的生命体征也稳定很多,心跳下降至100次/分,血压不再反复波动。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妮妮的病重医嘱取消了,由监护病房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主治医生诊断,有可能是小孩的抵抗力、修复能力比较强,所以奇迹出现了。但由于脑瘤的生长位置无法动手术,将来依然不乐观,下一步只能强调家庭照顾,鼓励她坐上轮椅、晒晒太阳。

尽管妮妮看不见,但她能握握妈妈的手,拍拍爸爸的肚子。昨日,她对记者说“将来想当大学生,想唱歌、跳舞。”听到这话的父亲红了眼睛,他偷偷地对记者说,他们已经接受了女儿随时离世的现实,也不会反悔捐献器官的决定。他说,他与妮妮妈妈也在考虑万一出现意外,将捐出自己的器官。(记者方晴、任珊珊通讯员申琳、李绍斌)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脑瘤术后 患脑瘤 父母 捐献器官 病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