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灾难砥砺精神 梦想凝聚力量——写在汶川地震五周年之际

2013-05-12 10:10:5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灾难砥砺精神 梦想凝聚力量——写在汶川地震五周年之际

历史的长河中,五年不过是弹指一瞬。对于在废墟上重新站起来的新汶川而言,五年来的巨变足以使其在人类抗灾减灾史和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浓重一笔。

记忆在五年前的“5·12”骤然定格,希望在五年后的今天成为现实。汶川抢险救灾的惊心时刻,见证了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共同抗击灾害风险的顽强与坚韧;五年恢复重建的艰辛历程,度量出一个伟大国家执着筑梦、坚定前行的成长轨迹和巨大跨越。

多难砺志。五年前,汶川特大地震突然袭来。惊天动地的生死大救援凝聚起亿万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坚强意志。五年后,芦山地震不期而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全国各界紧急行动,戮力同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快速反应、有效应对,凸显沉着驾驭复杂救灾局面、总揽统筹发展大局的卓越能力,鼓舞抗震救灾的坚定信心、凝聚重建家园的强大力量。美好的希望从未泯灭,逐梦的脚步依旧坚定。

多难兴邦。灾难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道考题,映照执政理念的践行,也检验制度保障的实效。

五年来,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面对同样突如其来的灾难,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李克强总理赶赴灾区,废墟上叮嘱排查幸存者要“不留死角”。生命至上的理念,为被困者送去生还的希望,给受灾者注入振作的动力。党中央和人民的心息息相通、紧紧相连,汇聚成任何灾难也震不塌、摧不垮的精神长城。

五年间,中国的抗击灾害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从汶川地震后加班加点生产抢运救灾急需物资,到芦山地震后有序调运救灾储备物资,有备无患让救灾更加从容、高效。海内外广泛赞许中国党和政府反应更加及时、抢险指挥更加精确、现场救援更加专业。对汶川救灾经验的汲取和完善,奠定了今天芦山地震高效救援的坚实基础。

五年中,砥砺奋进的人民也在不断成长。网络上,声援、祈福灾区的浪潮迅速集聚,理性参与救援的呼吁自发形成。从传递救灾信息到传播救助知识,从物资筹集到心理疏导,爱心在网络上涌动,正能量在现实中汇集。这里面有四面八方捐出的财物,更有来自汶川的志愿救援者。无论是主动的捐助,还是专业的救援,点点滴滴都记录下志愿精神的淬炼升华,公众面对灾难突袭的那份沉着、友爱与果敢。灾难见证着民族成长,万众一心迸发的力量必将战胜任何艰险,成就美好梦想。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从悲壮走向豪迈,汶川地震恢复重建已经交出合格答卷,芦山地震的安置重建正在有序进行。放眼今日汶川,新建小镇宛如图画,发展水平超过震前,笑容洋溢在人们脸上。五年恢复重建的成就,深刻揭示了力量在国家、优势在制度、奋斗在人民的真谛。

灾难带来的进步补偿不会自然而至。设立防灾减灾日,制订、修订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救灾条例、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一系列从政府到社会再到公众的务实行动,把对防灾减灾、逃生自救的制度建设和实际能力提升到新高度。中国人民在一次次抗击灾难中砥砺民族品格、笃定前进脚步。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实现伟大复兴梦想征途上,中国人民必将用坚持不懈的接力奋斗去战胜一个个困难挑战,把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变成现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实现梦想的过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唯有经历苦难,经过奋斗,追梦的意志才能更为坚毅,圆梦的能力才能更加强大。中国人民在抗击灾难、应对挑战中积累的经验、提升的能力、凝聚的精神,必将继续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书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更加精彩的篇章。

编辑: 马原 标签: 汶川 凝聚力量 物资筹集 灾难 芦山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