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半小时在5月30日的节目中报道了湖南常宁市地下管网管理混乱,两岁小男孩命丧窨井,事实上,地下管网混乱的情况并非个案。即便在北京,这个每年都要投入巨资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个市中心房价超过了10万元一平米的寸土寸金之地,这个已经和许多国外的大城市接轨的超级城市,也找不到一张完整的地下管网图纸。一个信息不明、利益纠缠的管理乱局,谁来为我们坚守北京的城市“良心”?经济半小时5月31日播出《迷乱的地下管网》,以下为内容实录:
一、北京27年未更换地下管网信息
记者首先与北京市规划委进行了联系。按照北京市政府部门分工,北京市规划委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北京的城乡规划、测绘行政管理和工程勘察与设计行业管理。然而,记者曾几次发函北京市规划委希望能够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时仍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随后记者又与北京市水务局进行了联系,这个部门负责北京市的供水、排水、和污水管理,但水务局也拒绝了我们的采访。接下来记者又联系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只负责施工,手里并不掌握北京市地下管线的完整资料。
在北京市规划委、水务局、住建委都没有向记者提供北京地下管网完整资料的情况下,我们又电话联系到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的张斌馆长。城市建设档案馆负责收集、整理和保管全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形成的档案和资料,但张斌馆长告诉记者,北京城市建设档案馆保存的都是单项工程的图纸,并没有完整的北京市的地下管网图,如果需要查找,可能需要和规划委联系。而据他透露,北京市曾经于1986年对全市地下管网进行了一次普查,但27年过去了,北京地上的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地下管网的信息还一直停留在27年前的模样。
二、排水泵竟然还是苏联遗产,判断管网位置基本靠工人经验
有人说,城市下水道是这个城市的良心。而北京一遇到稍微大点的降水,这个城市的地下世界的模样就常常浮出水面。最近十年,北京几乎逢雨必涝,网友戏称“到北京来看海”,这个城市地下管网的管理混乱和系统脆弱屡屡成为笑柄。
最让人悲伤的是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以来最大暴雨,全市交通瘫痪不说,还造成了78人遇难。其中有人是在北京市中心的主干道上因为路面积水上升过快而被淹死在自己的车里。
2011年北京623暴雨后,记者曾采访了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总工程师王毅,他告诉我们,北京的基础建设,尤其是地下管网的排水能力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王毅向记者介绍,北京市环路的道路排水标准是一年一遇的排水标准,能抵御每个小时36毫米的降雨,然而这些年北京城市道路的降雨,一般来说造成道路积水的全都在70毫米以上。
在2011年6月23号那天,北京最大的雨量是214毫米,其中超过100毫米以上的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一年一遇的标准仅仅只能排掉三分之一的降雨。在“6.23”暴雨那天,位于北京西南三环的丰益桥是积水最严重的桥区。北京排水集团管网分公司副经理李小恒告诉记者,丰益桥设有抽水泵站,但是遇到大雨,这个泵站发挥的作用有限。因为该泵站初始设计于1987年,二十多年过去了,周边地理环境和地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丰益桥的水量也比原先设定量超出许多。
李小恒告诉记者,北京市排水集团管辖的77所泵站,它们的标准还是当年苏联专家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遗留下来的,距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与城市的快速发展相比有所滞后。
北京不仅排水管道常常因为排水不畅导致全市交通瘫痪,其它管道也屡屡发生状况。2012年4月1日,位于北京市北礼士路人行道上突然出现一个塌陷热水坑,一位27岁女子不小心掉进坑里受到重伤,最后医治无效身亡,留下了不满周岁的孩子。调查结果显示,这是因为供热管线长期无人维护,腐蚀破裂,导致地面塌陷。一年过后的2013年4月14日,管网事故再次发生。位于长安街北侧的北京饭店地下供热管线发生泄漏,9名工作人员被烫伤。事实上,北京地下管网的混乱,不仅仅是北京市民的烦恼,也成为许多专业人员的心病。
在北京燃气集团一个工地现场,记者认识了两位燃气工人。我们达到工地现场时,北京市燃气集团的探测人员刘燃,正在师傅霍新颖的指导下探测埋在路面下的燃气管道。霍新颖干管道探测这行已经34年了。这三十多年,北京城的建设日新月异,埋在地下的那些燃气管道也逐渐到了该更换的时候,但由于早年没有建立严格的档案制度,好多管道没有入档,因此补测管道成了他现在的日常工作的内容之一。
在徒弟刘燃的眼中,霍新颖简直就是火眼金晴,凭着丰富的探测经验,管道往往一探一个准。但是霍新颖说,这个仪器只能探测到一部分管线。如钢管可以探测到,但是塑料管却无法探测,这种情况只能协商挖坑补测。
霍新颖和刘燃所测定的管道信息都马上被发送到燃气集团的地理信息系统,对系统里面的数据进行更新。这个系统显示,目前燃气集团在全市总共铺设的管道长度为15000多公里。
尽管如此,北京燃气集团生产运营部副经理吴波告诉记者,由于历史档案的缺失,他们目前还无法做到对每一公里管道都了如直掌。此外,由于受制于补测手段、城市管理以及相关行政许可手续的限制,补测并不容易。
如此看来,即便是燃气集团要想摸清自己管道的情况,也不容易,还要受种种行政许可的限制;那么北京市还有那么多不同种类的管道,它们又各自属于不同的部门和企业,要想统一搜集和掌握这些管道的资料,这项工程之艰巨和繁杂可想而知。那么有没有部门正在做这项工作呢?北京城市建设档案馆的张斌馆长告诉记者,北京市政市容管委会正准备建设一个地下管网的管理系统。
带着这意外得来的线索,记者来到北京市政市容管委会。管线处处长吴其伟说,2011年的时候他们曾对全市地下市政管网进行过一次摸底,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市地下管线总长度为13.2万公里。
为了方便统计和管理,吴其伟将北京市内除输油气管道之外的市政管线分为了7大类12小类,这7大类12类的管线共涉及11个权属部门;而此外,同样埋在地下的输油气管道又涉及11个权属部门;除了这22个权属部门之外,铺设于各个小区、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军事管理区等区域的支线又往往有不同的权属单位,这都为搜集地下管线的信息增加了难度。
这个庞大的13万公里的管道埋在北京城下,权属不清,管理混乱,有的管道连其主管部门都不掌握方位和走向,这种局面的结果就是事故频发。
为了了解地下管线施工的情况,记者来到了北京市海淀区一个正在施工的工地。工人们正在刚刚挖好的地基里忙碌着。在工地旁边的小屋里,记者见到了工地的项目经理。他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准确的地下管网图纸,施工前都是由项目开发商自己勘探来摸清地下管网的情况。一旦测量不准,意外在所难免。
面对这种情况,吴其伟也颇感无奈。为了减少施工中误挖管线的发生,管线处在2011年9月启动了一个北京市地下工程管线防护信息沟通系统。工程方可以通过该系统发布工程信息,之后所有的地线管线单位都可以及时收到工程信息,如果该工程涉及所属单位管线,单位按照工作规定应尽快给予回复。
吴其伟告诉记者,尽管北京市的22家主要管线权属单位和45家区域性的权属单位都注册了这个系统,但他们管线处对这些单位并没有约束力,两年来,通过这个平台发布信息的工程只有500项。而记者在北京市规划委的网站看到,仅仅在今年2月6日起审批的项目就达到17916万条,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管线单位并没有在管线沟通系统发布信息。
一个政府部门建立的、为了改变地下管道混乱现状的信息交换平台,很多权属部门却并不买帐,而这些权属部门中很多自己就是政府部门。一个本来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换平台,运行起来只能依靠企业的自觉,而非制度,这个局面让吴其伟多少有些尴尬。而对于如何改善北京市地下管网混乱局面,以及何时才能看到成效,负责这项工作的吴其伟本人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