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招
班干部帮舍友“被就业”
除了拿论文答辩、毕业证作为督促学生就业的筹码外,一些高校的学生干部们甚至也有帮助他人完成就业的“指标”。
作为班干部,江西某高校哲学系的小张被学院分配了一个硬性任务,就是帮助同寝室的其他两人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三方协议书”。小张早就被告知,如果在论文答辩之前还没有交上就业协议,就不允许参加论文答辩。而该校的其他学生干部也有此类“包干”任务。
无奈之下,小张找到了与自己相熟的一家私企老板,在“就业三方协议书”上盖上了公司的章。但随后麻烦来了:老板在最近一段时间不断接到自称是“省教育主管部门”的电话。小张告诉老板:那几个电话都是学院里负责就业的学生干部和老师打的,目的是检查用人单位的回答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就得叮嘱他与用人单位充分做好沟通,确保这3个问题能够对答如流:第一个问题是“单位有没有招应届毕业生”;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有,招的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的,他叫什么名字”;第三个问题是“他在单位上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校在省里的就业率抽查中“穿帮”。
小张说,他所在的哲学系的就业率在学校各学院中是最低的,为此,学院负责就业的老师年终奖都没发。今年学院发誓要“翻身”,成立了就业领导小组,从老师到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学生们在规定时间签好就业“三方协议”。
能在今年最难就业年找到一份工作,小张也让不少同学们感到羡慕,但他却丝毫高兴不起来。他说,自己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实际上,他和同学对那家私企根本就不感兴趣。
囧招
小超市“签”二十毕业生
为了提高学生签约的积极性,一些学校也是奇招迭出。一些就业率不是很理想的院校,对于就业率高的学院和学生,甚至还有奖励措施。
武汉一家冶金类高职院校大四毕业生陈雪告诉记者,学院对于截至6月份签约率在90%以上的学院都有奖励,奖励1万元,对于签约率95%以上的班级,也有2000元的奖励,而前三个签约的学生,也可以获得400元奖励。而她所在的学院则是个冷门专业,去年学院公布的就业率是80%。“但我估计连30%都不到。”今年看起来就业更难,学校从2月份就开始做就业动员,并发动学生们利用一切社会关系,为同学们创造就业机会。
眼看距离毕业时间越来越近,班上还有20多名学生没找到工作。学校再次发出倡议,号召学生们帮助同学就业。陈雪家里开了一家超市,没想到今年竟然成为吸纳学生就业的“大户”。班主任得知这一消息后,便让陈雪动员父母与班上未找到工作的学生“签约”。最终,她家的超市一次性“招工”20名,这才把班上的签约率提了上去。陈雪说,有些同学在去学院拿就业协议时才知道自己已经“被就业”。陈雪因帮助同学找工作贡献大,还被评为该校优秀毕业生。
陈雪的班主任方老师告诉记者,毕业生也可“灵活就业”。就业率高低如今成为学校考核老师的重要指标。越是就业难的年份,学院分管就业的领导压力就越大,经常是觉都睡不着。高就业率可以获得政府更多的资金支持,还可以扩大招生规模,否则便生源不保;生源不保,“财源”便断了,就连老师也得跟着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