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站”上公交还没解决,
“一人一座”能实现吗?
在人们印象中,公共交通一直以“公平”、“普惠”为原则;“定制”,则是奢侈品牌才会干的事情。
这两者搭配在一起,不免让人困惑:大家都能顺利“站”上公交车还没解决,专门推出“一人一座”的“爱马仕”公交,合理吗?
新闻观点:有人认为普惠式的公共交通是受财政补贴的,由公交公司为少部分人提供“定制”服务,并不合理?
徐康明(交通专家,曾参与多地公交项目规划):我个人是比较看好这种公交服务的。拿北京来说,以前的公共交通比较注重骨干网络的建设,主要从覆盖面大、常规公交线路布局这些方面考虑。但从整个公交体系来看,北京这样一个出行量很大的城市,有必要发展多层次的公交服务,吸引足够多的人放弃自驾,进入到公交系统中,来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
补贴分为普惠补贴和定向补贴,我个人的观点,“定制公交”也属于公交的一种,如果有补贴也是合理的。实际上,乘客为了享受高品质的服务所支付的费用远远超过普通公交,所需的补贴并不多;而且这种公交的规模很小,所以补贴的总数也不大。
在实践当中,“定制公交”的乘客一部分是需要确保座位,能在通勤时休息或者处理一些公务的,还有一部分就是孕妇。
新闻观点:北京的交通“潮汐”现象明显,这些在高峰期增开的“定制公交”如果平时闲置,会不会是一种资源浪费呢?
徐康明:“定制公交”、“商务班车”或者说社区通勤快线,本身就是一种应对交通高峰的公交运营方式,在价格和线路的设计上已经考虑了车辆、司乘人员的成本,就像春运加开临时列车,平时不用,但并不是浪费。当然,在高峰期之外如果能有效地配置人员、车辆,可以降低一些成本,但这不是定制公交服务主要考虑的问题。
新闻观点:还有人担心这种“定制公交”看上去很美,但落地之后,可能会成为一些政府机关、大企业的“变相班车”,公共资源会成为一种隐形福利?
徐康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班车本身也是公共交通的一种。结合实际情况看,比如通州到大北窑或者中关村这样的线路,大的企业或者部门本身就有班车,恰恰是那些中小企业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