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院士被指学术造假 “4名院士推荐人联名信”引追问

2014-01-15 15:54:5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采访中,有院士表示,上世纪90年代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稿多投、中英文论文并行的做法为学界所默认,直到因其不合国际规范才逐渐取消。“如果以现在标准来衡量,当时不规范的学术行为不在少数,回过头去追究会有很多问题。”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说。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主任周鲁卫表示,对王正敏作出“学术不规范”的认定,确实考虑了当时的学术环境。他同时认为,如何面对和处理 “历史遗留问题”,确实需要学界充分重视、认真探讨并形成共识,才能正本清源、行之有度。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表示,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学术界不可有保守心态,不能因不肯正视而以为无。

院士制度改革,从何入手?

作为当年王正敏增选院士时的推荐人,刘新垣、姚开泰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自己审查不严,应对当时过失承担责任”。但其提及的“没细看学术材料”、“过分相信了复旦大学”、“短时间内无法核查学历和著作”等理由,是否站得住脚?

有网民称,权威推荐是院士评选的重要程序之一,这些轻飘飘的理由,与推荐人本应持有的严谨作风和学术地位相比,是否反映了当初这些知名院士本身对院士评审的轻慢和随意?如今避之不及地“一推了之”,是否就可以完全推卸举荐失当的责任?这难免令人生疑:本应无比严肃的院士评选,何以如此闹剧般荒唐?

据了解,除了院士推荐,目前院士遴选机制中还有科研机构提名、同行评议、投票、公示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是否也同样存在“走过场”的现象,让至少是有瑕疵的候选人可以“一路通关”?

有学者表示,如果王正敏最终被确认学术造假,王正敏本人及院士推荐人均应承担责任;如事实并非如此,也要及时公布真相。但当前院士遴选制度的漏洞更需填补。“院士的产生过程,应该做到公开透明,要继续加强公示监督机制,材料向社会公开后,对院士推荐人、推荐机构等都是一种约束。”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唐安国表示。

不可否认,近年来,一些占有行政资源的官员出现在院士候选人名单中,有些地方和单位甚至制定并实施“院士工程”,组织强大的“公关团队”等,院士评选日益受到学术以外因素的影响。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相关人士认为,不妨将此次事件视作改革的一个契机,从廓清事实真相,反思制度漏洞开始。

文/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吴振东 王琳琳 吴晶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