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将红肉和肠癌画等号
据了解,红肉的动物脂肪多为饱和脂肪酸,对肠道黏膜有潜在的刺激和损害,并可改变大肠内菌群,诱发肿瘤细胞的产生而导致大肠癌。在医学上,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高糖和低纤维素饮食等饮食因素是影响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不过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李群告诉记者,虽然有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过多进食红肉和大肠癌确实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并不能将红肉和大肠癌直接画上等号,相反的,红肉其实应该是饮食的“必需品”。
红肉也是“补铁能手”
“之前有种说法,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意思是猪牛羊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鱼虾,实际上,猪牛羊等红肉有自己的营养价值。”李群主任介绍,红肉的脂肪高,但也是有区别的,像猪肉的脂肪含量比较高、牛肉就相对较低,兔肉就更低了。
另外,红肉中有重要的营养成分—铁。相对大家印象中“补血能手”菠菜,红肉中的铁质因为是动物性的,吸收效率比菠菜等中含的植物性的铁要高多了。如果饮食中缺少红肉,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特别是尚在哺乳的婴儿、生育期的女性以及老年人,更容易成为贫血的高发人群。
“有流行病学调查,移民国外的第二代、第三代肠癌发病率要高于国内本土的同龄人,国内近几年大肠癌的发病率也比往年要高,这其中有饮食方式的影响,并且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对个体来说,完全不必谈红肉色变,只是不要进食过量而已。”李群主任说。
吃红肉每天50-75克为宜,一周不超四天
吃红肉,怎么才能算超量呢?李群介绍,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一天红肉的摄入量应该在50-75克为宜。李群主任建议,如果午餐只有红肉这一道肉类,那么摄入量不要超过75克,晚餐的肉类最好换成禽肉和鱼虾;如果午餐不止一道荤菜,有猪肉牛肉等红肉,同时还有禽肉或鱼虾,可以两种都吃一点,但红肉的摄入量就要控制在半两以内了。
以一星期来说,天天有红肉也是不必要的。“基本上,控制好每日摄入量的同时,一周餐桌上有红肉不要超过三四天,这样可以给胃肠道休息的时间,同时增加其他肉类和蔬菜的摄入量,更有利于保证营养的均衡。”
李群主任还提醒大家要“提防”一下牛排这类纯肉食品。“一块牛排,全是肉质,一般都要超过100克了。如果平时摄入的肉类不算多,偶尔吃一下不会有大问题。但如果吃的次数过多了,能量积累就非常容易超标。”
吃的方法不对,白肉也是“危险品”
“比吃红肉更值得注意的是烹调的方式。”李群主任说,大家应当尽量远离的是煎炸、烧烤、烟熏以及腌制的红肉。
“红肉中的脂肪在煎炸或是直接放在炭火烧烤的烹调方式下,容易产生变性,生成致癌物。”至于腌制的香肠、午餐肉、肉脯等红肉制品,比单纯的红肉要危险的多。“像香肠、午餐肉、肉脯等红肉制品,它的肉源是什么,是否卫生,在制作过程中又会增加多种的防腐剂及添加剂,腌制过程中生成的亚硝酸盐更是明确的消化道致癌物。所以与单纯的红肉相比,这些红肉制品营养成分低了,危险性却大大增加了。”
李群主任表示,烹饪红肉,像家常的肉圆、炒肉丝、肉片汤、排骨都是可以的,并不至于增加癌症的发病率。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选错了烹饪方式,就是相对红肉脂肪含量较少的白肉,同样也会成为“危险品”。例如炸鸡腿、油爆虾、熏鱼,吃多了照样会能量超标,引发与脂肪相关的代谢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