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吴军辉 摄影 吴军辉 苗培栋)近日,由南开大学文学院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青年教师张旺设计创作的一套数字中国画《黄梅戏》特种邮票在黄梅戏的故乡安徽正式发行。这是我国继京剧、昆曲邮票之后发行的又一套戏曲邮票,也是国内首套使用数字中国画技术创作的邮票作品。7月15日,天津集邮公司将在津举行发行签售活动。
中国邮政发行的《黄梅戏》特种邮票共1套3枚,邮票内容分别取自黄梅戏经典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和《打猪草》,全套邮票面值为3.2元。
《黄梅戏》特种邮票设计以影像资料和戏曲剧照为素材,确保人物服饰、姿态忠于戏曲原作。据介绍,这套邮票的“主角”原型都是老一代黄梅戏艺术家,比如《天仙配》、《女驸马》的人物原型严凤英、王少舫;《打猪草》则是丁紫臣、严凤英。人物整体以中国工笔画技法绘制,特别是人物神态,撷取黄梅戏名家神韵,以期带给读者认同感、亲切感。用色方面,着重在黄梅戏舞台服装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中国画色彩元素,使整体画面清新隽美,赏心悦目。
数字中国画是运用计算机和软件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是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结合的产物。这套《黄梅戏》特种邮票也是数字中国画技术首次在邮票创作领域的成功尝试。“数字中国画技术力求最大限度地提升艺术创作的自由度,并且为创作者实现不同创作形式间的转型、融合提供便利。”张旺说:“我的作品,也是一笔一墨画出来的,依然是按‘六法’的宗旨来画,它也讲究中国画特有的‘笔情墨趣’。与前辈们的不同,仅在我换了一支笔而已。”
在邮票初稿的审查修改阶段,数字中国画技术“大显身手”。“按照传统工艺绘制,哪怕只有细微修改,可能都要重新创作。这个过程会令创作者热情大减。”张旺介绍,数字中国画分层绘制让他在面对来自画家、戏曲专家的诸多修改意见面前十分从容。
黄梅戏属中国地方戏曲,起源于初唐,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创作发行《黄梅戏》特种邮票意在通过戏曲艺术与中国画、邮票等形式的融合来传播中国古老的戏曲文化。
(实习编辑 张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