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敦煌莫高窟壁画人物动作与梦露经典造型神似

2012-04-20 13:37: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敦煌莫高窟壁画人物动作与梦露经典造型神似

敦煌不是“无厘头”——网民“搞笑解读敦煌壁画文书”调查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在介绍莫高窟468窟的一幅唐代壁画。(4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艳明摄

敦煌壁画惊现玛丽莲·梦露“捂裙图”?”“古人如厕”竟登敦煌大雅之堂?网上热传的敦煌照片是“无厘头”的恶搞还是流传千年的艺术创造?“中国网事”记者就此采访了敦煌学专家。

【网议热点】敦煌壁画惊现“梦露捂裙”图 网友“扬眉舞剑”3月8日在豆瓣网上创建了一个名为“敦煌无厘头”的相册,并陆续上传了70多张图片。其中一张下注有“老师抽打不听话的学生,学生娇羞一秒变梦露”的敦煌壁画图片让众多网友拍案叫绝。图中一个双手扶膝、身体前倾的人物形象,与玛丽莲·梦露在影片《七年之痒》中留下的膝盖微曲、双手捂裙的经典银幕形象十分相似。有网友把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做对比,戏称“梦露与敦煌跨越千年来相会”。

“大家以往总认为敦煌就是那些精彩绝伦的佛像和壁画,我觉得能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敦煌,引起大家的兴趣,也是很有意思。”最早发现“梦露捂裙”的网友“扬眉舞剑”说。

【专家解读】这是《药师经变》中的一个寺学场景 对于网上疯传的敦煌版“梦露捂裙”图,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给出了正确解读。他说,这是莫高窟468窟一幅中唐时期《药师经变》壁画的局部,药师佛在成佛前,有十二个愿望,其中一个愿望是让修行的人能够守持戒律。画师在作画过程中,通过寺学老师处罚不专心听讲学生这样一个场景,来体现药师佛的这个愿望。画面中被网友戏称为“梦露”的人,是一名学生,由于害怕老师处罚,故双手扶膝,身体前倾,呈恐慌状。

“这是现存最早也可能是唯一的描绘古代寺学教学场面的壁画,非常生动和珍贵。”赵声良说,唐代敦煌全民信仰佛教,寺学在当时的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是研究古代教育的珍贵资料。

【网议热点】“古人如厕”竟登“大雅之堂” 无独有偶,网友“巧克力炖排骨”3月31日在天涯论坛上发出一个名为“来看一下一些画风滑稽的敦煌壁画和藏经洞遗画吧”的帖子,上传了一些敦煌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古人如厕”图趣味横生,画面右下方,一名男子正蹲在简陋的茅房中解手,门外还有两人手持笤帚在清扫。 画中的细节描写让网友忍俊不禁,有网友说:“古代画师太写实了,连上厕所都不放过。”调侃之余,也有不少好奇的网友跟帖,从不同角度猜测画师把如此生活化场景搬上壁画的原因。

【专家解读】这可能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厕所场景 对此,赵声良解释说,这幅壁画出自莫高窟290窟,创作于北周,是一幅《佛传故事》的局部,佛祖释迦牟尼佛诞生时,出现了牛羊产仔、鲜花盛开、臭味变香等多种瑞相。其中通过画面展示牛羊产仔、鲜花盛开等比较容易,可描绘臭味变香就比较难,聪明的画师灵机一动,用写实的技法画出了一个当时的厕所,以形示味,巧妙地展示这一瑞相。

“这可能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厕所场景,不光有趣,而且深含着寓意。”赵声良说,敦煌壁画基本都与佛教有关,为了把佛经里的故事展示在壁画上,古代的画师用了很多生动的表现手法,今人识读敦煌壁画,不能简单化和表面化,一定要与佛教故事和当时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网议热点】敦煌宝藏中也有“涂鸦”之作 在网友“扬眉舞剑”、“巧克力炖排骨”上传的敦煌壁画、文书等图片中,还有不少看起来比较简单甚至粗糙的画作。这些手稿落笔随意,内容五花八门。其中有寥寥数笔勾勒的人物头像,有背景杂乱无章的涂鸦,有画满整张纸的眼睛和手势,有笔迹生硬滑稽的习字帖。

这些作品与网友们心目中精致、典雅的敦煌绘画艺术相去甚远。网友纷纷吐槽:“跟我在历史课本上随手画的差不多。”“这是幼儿园收上来的美术作业吗?”更有网友把这些画作戏称为“抽象派”。

【专家解读】敦煌艺术也有精英和草根之分 对此,赵声良解释说,从公元4到14世纪,敦煌石窟营造绵延了上千年,不同时期作品,内容和艺术造诣各不一样。在佛教盛行的敦煌,有钱的人家可以请高水平画师在洞窟里作画,但家境普通的人家只能请一般画师,所以壁画本身就有精英和草根之分。 古代纸张珍贵,寺院里一些用旧了的佛经,往往再用作画画、练字的纸张,在敦煌藏经洞封闭的过程中,一些练习作品也就混入其中。从艺术上看,水平确实不高,但本身却是文物,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献价值,是研究古代教育、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

【专家点评】“无厘头”解读敦煌,担忧中也有启示 对于网友追捧和热议敦煌搞笑图片,赵声良说,网友贴出的壁画、文书等照片,尽管大多都出自敦煌,但并不能代表敦煌全貌,而且所做的解读只是表面性的,敦煌壁画和文书的价值不光在其内容,更重要的是其背后蕴藏的宗教、历史和艺术价值。 “这样做,客观上对敦煌文化传播起到了作用,但同时,在解读中也存在不少曲解,会误导人们对敦煌文化的认识,这是件令人担忧的事。”赵生良说,“敦煌文化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熟悉敦煌的人,可能会对一些搞笑解读一笑了之,但对于很多没到过敦煌或不了解敦煌文化的人而言,一些曲解的内容广为传播,就可能信以为真,甚至造成误读。” 赵生良呼吁,无论发帖人还是跟帖人,都有要尽量追求历史文化的真相,要多研读一些已出版的敦煌读物,从中获取真实信息,如此,才能在趣味中传播价值,在文化共鸣中获得心灵感动,为古人的智慧和伟大创作感到由衷骄傲。 同时,赵生良也认为:“这件事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在利用网络等新媒体传播敦煌文化方面,我们做的确实还不够,许多有关敦煌的网站,学术味太浓,离大众太远。” 敦煌遗产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不光是佛教艺术的殿堂和古代文化典籍的宝库,更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立体缩影。赵生良呼吁,保护研究机构和相关研究人员,在“保护好、研究透”的同时,要加强敦煌普及读物的编写和宣传讲座,让高深的敦煌文化变得通俗易懂,走进大众生活,而且要不断研究和利用网络。敦煌文化本身有许多有趣的内容,正面通过网络传播,同样可以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许银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最能吸引异性的20种招式

新娘幸福拥有520长婚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