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中国艺术品拍卖遭遇"寒冬" "捡漏"时机来临?

2012-11-28 11:01:37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因整体市场遇冷,艺术品价格下滑趋势明显,卖家惜售情况十分严重。“这些翡翠饰品色浓水足,为上乘之品,成交价竟不足万元。”在日前落幕的武汉中信2012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位翡翠收藏家表示,他目前不会吐出手中藏品,将继续观望。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艺术经济学家马健认为,在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捂紧钱袋子“过冬”,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买家的观望,未必是因为他们真的准备远离艺术品市场,而很可能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以更低的价格“淘宝”。

武汉诚信拍卖公司副总经理饶方华说,从2011年下半年起,国家加大对拍卖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人为的假拍、泡沫炒作、市场投机的成分进行了有效管理,使得整个市场正处在重新认定和调整的阶段。

虽然市场持续低迷,但是有人依然保持乐观。“虽然单幅书画的成交价只有近万元,但是一家企业拍了近二十幅。”武汉中信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犇说,虽然公司这场秋拍中最高成交单价仅75万元人民币,但是拍卖会之后,许多企业家闻讯前来邀约书画,潜在效应可见一斑。

马健认为,判断市场繁荣与否,不应只关注总成交额和“天价”拍品的单价,而应重点关注成交率指标。“我希望看到的是,我们不再将‘屡创新高’和‘高价突破’视为艺术品市场回暖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

湖北省博物院研究员蔡路武认为,中国政府已制定新的文化发展战略,决定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收藏与交易不会一直低迷。目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处在深度调整期,体现为激情回归理性,投资与收藏统一,发展策略调整以及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2013电视剧你最期待哪一部

驻华外交官T台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