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出现在原始陶器上刻画的“龙”字符号(点击图片翻页)
如果不是讲解员介绍,恐怕没有人能认出这个符号是“龙”字最早的写法。3月24日,参加陕西省博物馆“文化寻根之旅”教育活动启动仪式的三十余名小朋友,不仅看到了从古至今的“龙”字,还亲身“挥毫泼墨”了一把。
【相关新闻】
长安寻龙:百余件龙文物勾勒龙的"成长"历程
长安寻龙:龙首原上天子居 天子出于景龙池
据讲解员介绍,早在四、五千年前,当人类还处于氏族社会时,每一个氏族都会将一种动物:如牛、马、虎、鹿、蛇等,作为本氏族的标志。后来,有个强大的氏族,将其他氏族都吞并了,于是就把各个氏族的动物标志挤凑在一起,虚构出一个最凶猛的动物形象,这就是所谓“龙”的来历。
龙的写法也在几乎同一时代诞生的,从最早“压根不认识”的刻画符号,到今天通行的简体“龙”,时间上跨越了上千年。为了直观的将“龙”字的演变体现出来,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可是费了一番功夫。据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宣教部部长步雁介绍,这些展示的“龙”都是他们从各种历史资料,包括馆藏的文物中,一个一个的找出来的。“资料和文物浩如烟海,生怕漏掉哪个,所以格外的仔细。”
小朋友们不仅看到从古至今“龙”字的演变过程,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挥毫泼墨”了一把。“在龙年,让孩子更好的了解龙,体验汉字之美和传统文化,我觉得很有意义。”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博物馆有三大职能——收藏、保管和教育,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突出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就显的更加重要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并产生乐趣,也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应该注意和提高的地方。”步雁部长说,“从而拉近博物馆与普通人,尤其是青少年间的距离,让历史不再遥远,让文物不再厚重”。
据了解,这次举行的“写龙字”活动是本年度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化寻根之旅”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还会陆续开展“龙行我塑”、“小小讲解员夏令营”、“我心目中的博物馆作品展”等八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