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沈阳多福社区:打造“福”文化

2012-06-06 09:47:07 来源:东北新闻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沈阳多福社区:打造“福”文化

  老人们正在朗诵《福颂》

沈阳多福社区:打造“福”文化

  福文化成为多福社区的标志

“幸居中国,我之大福。幸逢盛世,我之真福。多福小区,福之大全……”今天上午,穿着大红唐装老人们的一首《福颂》打动了来自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的记者,在多福社区,福文化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

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道多福社区,是一个很多人心中梦想的和谐家园,这里没有别墅洋房,却处处让人感到幸福温馨,这里相见的只是寻常百姓,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

但就在3年前,多福小区还是一个以“脏、乱、差”闻名的有着30年楼龄的老旧小区,小区改造工程不仅改变了小区的外表,更用文化建设改变了生活在小区中人们的内心。

小区改造 将老旧小区变成大家庭

多福小区是个有着30年楼龄的老旧小区,80%的居民是原五三乡的菜农,素质较低,陋习不少。2009年3月,沈河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入手,投入800余万元,对多福小区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改造中,政府采纳了社区居民的诸多建议和意见,充分发掘了多福小区独有的文化内涵,形成无法复制的特色“福”文化,创造性地建立了沈河区乃至沈阳市的“福”文化基地。

汇福门、迎福墙、祈福石、聚福亭、福田广场、千福榜等八大景观只是多福小区“福”文化的硬件。小区居民自发献出书法作品妆点小区,沈河区政协副主席冯述撰写的《福颂》被小区居民作为多福小区的“小区红诗”,在辽宁电视台、辽宁大剧院等处演出,凝聚了小区居民的心灵力量。

多福社区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创编了“祈福规”,也就是福文化规则。即“关爱致福、孝悌致福、慈善致福、勤劳致福、奉献致福、文明致福、健康致福、宽容致福、环保致福,平安致福”,把福文化更具体化、形像化地与每个人行为联系起来,还制作成标语旗悬挂在小区主广场和灯杆上,提示居民践行,规范行为,提升了小区居民的整体素质。

小区改造完成后,社区还开展了社区景观、广场体育设施的志愿者认养活动,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积极响应。通过创建“福”文化的系列活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居民的道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人们的思想觉悟也得到了升华,社区居民亲身、真实地享受到了“福”,极大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有力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一些老住户都说:“过去小区脏乱差,楼上楼下不认识,哪来的福?如今小区改造好了,活动多了,像个大家庭了,我们才真真切切感觉到福呀!”

小区文化积淀 建出自己的图书馆

两年多来,多福社区的“福文化”创建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使这些精神财富沉淀下来,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展现给大家,多福社区从2010年10月开始着手筹建了多福社区“福文化”博物馆。

2011年2月17日(正月十五),多福社区举行了“福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与专业博物馆相比,“福”文化博物馆也许还有些简陋,展品还不够档次,但是在欣赏阳春白雪的同时,来自草根的下里巴人同样精彩,因为这毕竟是社区居民自己的博物馆。

在博物馆里,2011张居民的笑脸成了镇馆之宝,最早开始征集照片时,竞争还不激烈,后来送照片的人太多,门槛就抬高了,得对居民、对社区有贡献的人才能“进驻”笑脸亭。对此,一直参与展馆筹备的郭东辉老人很赞同,“所谓福文化博物馆,就是要促进家庭和睦、社区和谐。”69岁的郭大爷说,一张张居民的笑脸是“福满家园”的最好体现。

记者了解到,社区招募的志愿者讲解员在经过培训后即将上岗,这将为多福社区的福文化构建工作再次增添一大亮点。

来源:东北新闻网 编辑:于姝楠

编辑:于姝楠 标签: 文化构建 多福 社区景观 致福 福满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入伏第一天 各地冬病夏治忙

北京迎今年首个高温日 炎热持续三天

四川多地遭遇高温天气 “死海”成“人海”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7月4日—10日

精彩热图

性感女神躺冰块化身美人鱼

超强台风“灿鸿”直扑浙南  沿海掀起巨浪

台风“莲花”登陆广东汕尾

上海市民进寺庙参禅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