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伊犁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卡拉角勒哈”研讨会在伊宁市呼勒佳宾馆召开,来自伊犁州各地的“卡拉角勒哈”研究专家学者和专业舞蹈演员及民间艺人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大家对“卡拉角勒哈”的传承和发展作了研讨。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卡拉意为“黑色”,角勒哈意为“走马”,合称“黑色的走马”,通常称为“黑走马”。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卡拉角勒哈主要表现了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各种矫健姿态,舞蹈动作多用动肩,其中“翻手硬肩”是主要的动作,贯穿于舞蹈的始终。步伐多用马步,配乐旋律悦耳动听、轻松活泼,节奏明朗。
民间舞蹈“卡拉角勒哈”是在哈萨克族漫长的游牧生活中不断形成发展的。哈萨克人在放牧、劳动之余,常常伴着冬布拉的琴声跳卡拉角勒哈,此舞蹈已成为哈萨克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1986以来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受到了专业团体的重视,其舞蹈动作及配乐得到了进一步完善。2009年进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当天的研讨会上,发言者从不同角度出发,阐释这一优秀的民间舞蹈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来自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亚森.库马尔做了题为《2000年历史的舞蹈》发言。他说:“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族草原文化的缩影,是哈萨克族心智的结晶,展现了哈萨克族的生活风貌及民族性格,对研究哈萨克族舞蹈历史源流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记者 毛卫华 通讯员 紫燕)
实习编辑:李怡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