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查明新疆矿产资源分布与储量,早日建立中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启动“造山带大陆动力学与增生成矿作用”研究项目,确定7大找矿区域。
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地质成矿与矿产资源研究室主任周可法介绍,该项目前期投入资金1亿元,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的相关专家,运用“超低空飞行探测技术平台”,在西准噶尔谢米斯台矿带和东天山觉罗塔格矿带展开浅覆盖区大面积快速探测试验。
超低空飞行器距离地面50米,在它搭建的平台上,将卫星探测系统、航磁法、光谱成像仪等技术组合,光谱信息探测精度达3纳米,矿物识别和元素丰度提取能力大幅提升。此外,该平台还攻克了数据纠正、信息整合等难点,为新疆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周可法表示,研究团队重点制作了两个找矿试验场,主要任务是在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集成上有重大创新,在遥测、信息识别方面寻求突破。
中国新疆及中亚邻区在地质上同属中亚成矿域,是全球矿产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新疆及中亚跨境成矿带拥有丰富的铜、金、铅、锌等优势资源,铜储量在百万吨以上的大型铜矿10余处,新疆境外几十公里已发现多处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