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将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明确为国家总体战略

2012-09-07 16:04:57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首届中国绿色论坛9月1日在山东东营落幕。会议认为,应尽快将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明确为国家总体战略。

论坛由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建设办公室主办,东营市人民政府承办。

会议认为,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方式,需要重建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发展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态特区”的内涵,主要由生态文化、生态产业和生态城乡等不同板块组成。

生态文化绿色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灵魂。充分利用黄河流域人文历史集中和深厚的文明积淀,发展现代生态文化及有重大价值的战略性民族文化产业。比如,在特区规划建设“九宫一殿”黄河生态园文化工程,通过模拟黄河向海的园林建筑群,具象地诠释黄河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启示,以及沿河九省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维护生态、治理生态的不同特长和人文风情。再如,依托古代军事家孙子故里,弘扬中华民族特别是山东崇文尚武的优良传统,建立“孙子学院”及与之毗邻而立的“国家军事城”,打造体系完善、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国民教育意义重大的综合性国家级军事文化工程。建造这些黄河文明标志性工程,既彰显黄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博大情怀,有效抵消当今社会浮躁奢华的俗风陋习,又能够重振民族精神,提升国家软实力,在全球新文明建设中作出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

生态产业针对黄三角独有的自然资源,特区尤其适合结构以微藻制油为龙头、以生物质能源产业为核心的生态资源产业链、配套建立海水淡化、清洁燃油、沼气发电、农牧与作物养殖、生物原料等生态循环产业体系,形成产业相互哺育、生态链条绵长、社会受益宽广的支柱产业群,并为建设生态城乡、解决城乡就业等提供良性支持。若此产业体系经过三五年孵化、发育和发展,能够全面推开,将为我国找到一条自主主导的战略产业之路,革命性地建立支撑未来的能源制高点,促使化石能源体系在我国一步转为最先进的生态能源战略构型。

特区还应发展生态健康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维护人民健康已成为国家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必须兼顾的重大使命。从国策角度看,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国家的第二国防。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中医中药,既是中华民族的司命之神、健康之神,也是人类文明的共有瑰宝。特区发展亦应着眼中国传统医药复兴的全局,倚重国内外现有的名医名药名方,大力推动中医医疗、中药材种植、中药方及制药开发、中医药保健养生、中药保健餐饮、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医药文化传媒、及中医药其他配套项目等等诸项的现代化和产业化。使中医药作为我们的民族符号,继丝绸、陶瓷和茶叶之后,成为中国第四个泽被四海、影响世界文明的重大历史贡献。在特区试行构架中医医疗卫生保健养生养老体系,为老百姓提供一种低价、高效、生态的中医药健康医保方式,建立起新兴的全民全寿健康管理模式。

生态城乡绿色的生态城乡是生态文明的空间载体。建立“生态特区”,推行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将会面临如新旧观念、新旧产业、新旧增长方式之间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也将面临许多有待开拓、创新的领域,需要领导者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做好顶层设计和妥善具体部署。会议建议:

(一)研究落实特区的体制编制。拟由中央直辖或计划单列为宜,并赋予相应的行政特权,以便于与中央国家机关的协调和与华东、华北、东北及西北有关地区的协作,也便于后续向黄河流域九省区的辐射发展。

(二)周密规划特区的建设方案。其核心,是要明确中央可能特批给特区的若干主要的特殊政策。近几年来,围绕国家战略转型,对黄河流域特别是黄三角地区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建设生态特区的初步设想供有关各方,在中央决策后及时制定总体规划时参考。

(三)明确特区建设的筹资方向。建议通过全民动员和动用中央金融资本、央企资产等方式,解决特区的启动资金对关系特区发展及未来国家生态文明发展全局的产业和项目,如生态战略型资源开发,如民族基因研究,如民族文化传承产业等,应慎用国际性招商引资的办法,特别应限制西方跨国财团的资本介入,以防后患。应始终坚持民族资本的主导地位。(王德庆)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北京:节前春运进入高峰期

陈满案再审被判无罪 今日释放

上海铁路局:15元盒饭不断供 至少一道荤菜

青岛一馒头店现四米高蒸笼

精彩热图

四爷若曦婚纱照曝光 两人甜蜜搂抱双目含情

天山童姥爆红网络 38岁像16岁!

山东女子每天让母亲冒严寒擦车 擦不干净就大骂

粤桂交警联手寒风冷雨中护送返乡“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