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战略把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变成国家发展战略,提出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何提升竞争力、如何保持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指明了方向。科教兴国要依靠各类人才,2002年中央批准印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这一时期,国家科技和教育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日益显现。“九五”期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全年1672亿元增长到2563亿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从405亿元增长到896亿元,授予专利数量从4.4万件增长到10.5万件,高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指导下,1995年9月份,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突出地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我国区域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实施取得巨大成绩,但西部与东部差距出现扩大趋势。
世纪之交,随着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家支援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为标志,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日渐清晰。此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政策相继提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
在一系列鼓励政策的促进下,西部、东北、中部地区发展加速,初步遏制了与东部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这不仅形成了中国经济多轮驱动的良好局面,而且让更多群众分享到发展的成果。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各民族地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民族团结日益巩固。
今年春节,离乡10年的杨辉第一次从广东回到家乡贵州盘县探亲,返乡见闻令他惊叹不已。以往从贵阳到盘县,要在一条“把骨头都抖散架”的泥巴石子路上颠12小时,如今随着高速公路的修通,3个多小时就可以轻松到家。途中,他目睹了中国在高山峡谷中修建的第一座上千米超大跨径桥梁坝陵河大桥,这是世界上首次在高山峡谷地区修建如此跨度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
“真是天堑变通途。”杨辉说,“如果不是亲眼看到,难以相信十年间家乡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狭窄道路变宽了,破旧住房变新了,人们收入变多了,群众生活变好了。相比我小时候,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得益于国家的发展,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开放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步伐的必由之路。世纪之交,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积累,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全新环境下,中央提出“走出去”战略,赋予对外开放新的含义。许多中国企业以不同形式“走出去”,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十多年的时间转眼过去,迎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已跨上新的台阶,正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十多年前的一系列跨世纪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我们今天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