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是我区第24个“民族团结月”。去年全区第23个“民族团结月”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活动,有力推进了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了全区各族人民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局面。
几年前,国家统计局群众安全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西藏群众安全感最高,位居31个省区市第一;中国社科院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拉萨市公共安全感最高,位列38个主要城市第一。之所以有这样的成果,不得不说有我区民族团结工作的一份功劳。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形成了“把握一条主线,高举一面旗帜,贯穿一个主题,加强一个教育,深化一个创建,巩固一个关系”六个方面的重要共识。我区各兄弟民族亲密无间,正在共同维护好民族团结这条全区人民的生命线。
夯实民族团结基础
还没下班,拉萨市城关区干部沈鹏里就接到亲戚打来的电话。原来,家住金珠西路街道办事处八一社区的“亲戚”巴桑老阿妈让他去家里吃饺子。沈鹏里结的这家“亲戚”,是一个拥有藏、回、汉三个民族的大家庭。
在健全领导机制和加强研究部署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区不断强化民族团结定点联系机制,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深入村组、寺庙、农牧户走访慰问,主动邀请结对僧尼、群众到家做客“走亲戚”。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全区46921名党员干部同67066户农牧民群众结对认亲,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好事38800余件,和各族群众搭上了“亲情链”、架起了“连心桥”,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密切。
我区坚持以“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9月民族团结月”等重大活动为契机,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部队、进寺庙。同时,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创新开展“民族团结党员先锋行活动”。
建强民族干部队伍
“东海,你是外地人,能来我们这做村官不容易,没有糌粑吃了、没有青稞酒喝了就告诉我们,我们给你送到家里去。”
“东海,今天我们家儿子结婚,一定要过来坐坐,热闹热闹。”
……
来自江苏的汉族小伙子王东海,已在仁布县帕当乡切村做村官5年了。5年来,王东海带领群众致富,并与当地村民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他只是我区数千名大学生村官中的一个。目前,像他那样,在我区偏远农牧区当村官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藏、门巴、洛巴、回、汉等民族的年轻人。
近年来,我区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大力培养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重视培养使用长期在藏工作和在藏成长的进藏干部,充分发挥对口支援干部的重要作用,全区干部队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据了解,目前,全区74个县(市、区)中,有57个县(市、区)中的行政一把手由藏族干部担任。而全区近700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全部实现一藏一汉结构配置,全区各级国家机关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比例达到70.36%。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秋日的正午,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屋内。世界最大唐卡的作者尼玛次仁正在带领徒弟们制作刺绣唐卡。他的汉族女弟子王小艳在为大家清理丝线。惊叹于直孔唐卡的华美、精湛,王小艳专程从云南找到这里拜师学艺。看着徒弟们一针一线地刺绣着,尼玛次仁感慨地说:“正是为了传承唐卡,我们才走到了一起。”
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共同繁荣。区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全国援藏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发展,为使全区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也是民族团结的一部分。民族地区的繁荣,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要看民族文化遗产能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在中央关怀下,在各兄弟民族的共同努力下,西藏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弘扬。一年来,中央继续投入巨资对全区寺庙等文物古迹进行维修保护;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及时抢救;58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基层点建设完成;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西藏代表团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两项金奖和41个单项奖。
各民族就像眼和脚,离开脚的行走,眼睛看到的东西也难以触摸到,谁离开谁都会失去爱的怀抱。如今,“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早已成为我区民族关系的主旋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已成为我区各族人民的共识,并化作了坚定意志和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加强团结、促进发展的共同行动。(孙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