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朱世田(左)和同事们运输火车机车时,在唐古拉山口的合影。 图片由朱世田提供
现任青藏公路分局安多公路养护段路政所所长的朱世田,珍藏着一张照片:他和3位同事站在一台路政执法车旁,背景是装在一台平板拖车上的火车机车外壳。站在最左边的朱世田面带笑容,他旁边的同事们也是满脸兴奋,是什么事情让他们如此激动呢?
这张照片拍摄于2004年3月,地点是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那一年,朱世田还在五道梁养护段路政所工作。有一天,他接到通知,让他和几位同事协同铁路公安、交警(西藏自治区公安厅驻格尔木交警支队)等相关人员护送一台火车机车到青藏铁路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西藏安多铺架基地。
安多铺架设备运输项目,是青藏铁路建设工程中首次采用的大规模公路集团运输。运输路线由秀水河至安多铺架基地,全程海拔4500米以上,途经风火山,穿过可可西里无人区和三江发源地沱沱河,翻越唐古拉山口,到达安多,全程480公里。整条运输道路狭窄、坡陡、弯急,大部分为冻土地段,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在这次青藏铁路运输项目中,原定第一台机车由铁道部中铁一局负责运输。2004年3月12日,第一台机车装车后,青藏公路部门对他们的运输方案不认可,担心他们的运输会对青藏公路造成损坏。中铁十一局紧急电告中远物流青藏铁路运输项目组,要求14日前必须赶到格尔木。于是,项目组的运输车队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于14日如期抵达格尔木。
据朱世田回忆,最终确定的运输方案内容主要是:将重达138吨的东风4型内燃机车拆解成三个部分——机车外壳、电机和底座,由4台平板拖车进行运输。
2004年3月17日,车组将首台机车在青藏铁路秀水河车站拆解后,装车起运。在运输过程中,30公里一段,由交警在前面拦住过往车辆,路政执法车跟在最后,并禁止其他车辆超车,平均时速仅25公里左右。运输人员克服了严寒、缺氧、大风、狂沙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青藏公路坡陡、弯急、路况差、车流大等困难,经过两天时间,行程400多公里,一路小心呵护,终于翻越了唐古拉山口,于3月18日21点50分平安抵达安多铺架基地。
正是在车队翻越唐古拉山口时,一位记者为朱世田和他的同事们拍摄了这张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2004年3月23日,在海拔4704米的青藏铁路安多铺架基地,中铁十一局1083号东风4型内燃机车隆隆的巨轮向雪域高原缓缓驶来,铁路机车的汽笛声首次响彻世界屋脊,这标志着西藏历史上第一台铁路机车诞生。这次铁路机车的成功启机,代表了青藏铁路安多铺架基地大件运输初战告捷,为今后机车、铺轨机、架桥机等物资运输,以及后来青藏铁路的铺通奠定了基础。
2004年到2005年间,朱世田参与了4次护送任务,运输的设备除了火车机车,还有铺轨机、架桥机和铁轨材料等。他说,最麻烦的是前一两趟护送,后来,过往车辆知道这是青藏铁路运输项目,一般都会主动避让。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12.2亿元实施了青藏公路第三次全线整治改造工程,为保障青藏铁路建设所需的各种大型货运提供了较好的道路交通条件。据统计,青藏公路部门共为青藏铁路建设办理车货总重40吨以上的大件运输手续860多台次,路政部门4000多人次护送铁路大件运输90万公里,包括火车机车、架桥机、铁轨等在内的一大批重要物资和设备,通过青藏公路运输顺利抵达铁路施工现场。
同时,青藏公路多年来的建设改造经验为青藏铁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成功经验,青藏铁路能够破解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三大世界性难题,青藏公路功不可没。
在青藏铁路建设期间,青藏公路的广大职工对保障铁路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并行的1000多公里路段上,有20多个公路道班建立了铁路义务联络员制度,养路工人在每天的养护巡查中,及时将发现的铁路安全隐患或自然灾害向铁路部门报告。
青藏铁路建成后,公路交通在进出藏运输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已不复存在,但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为铁路运输服务的公路客、货运量将大幅度增加,青藏公路的运输压力比以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