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西藏贡觉三岩:跨越上千年的沧桑巨变

2014-12-12 15:15:05 来源:新华社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贡觉三岩位于西藏东部的金沙江沿岸,与四川隔江相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三岩发生了跨越千年的沧桑巨变。

生活变化——从缺衣少食到丰衣足食

据贡觉县三岩片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江永春讲述,几十年前的三岩,还可以看到衣衫褴褛的农牧民手持原始木制劳动器具在田间劳作,情景仿佛是原始社会的生产状态。晚间,农牧民一家只能躺在土碉楼的木板上睡觉,在天寒地冻的季节,连被子都没有,只能将穿在身上的藏袍脱下盖在身上,勉强御寒。

新中国成立前,农田养不活现有人口。“土地挂在山坡上”是对三岩农田情况的写照,农田坡度大,许多呈45度以上倾斜,雨季来临,水土流失严重。所以,为了保持水土,田里到处是拳头大小的石块,造成农田产量低下,亩产只有200斤左右。农田少、产量低让三岩人经常饿着肚子生活。

今天的三岩大不一样,走进村民阿娘家,只看他脸颊红润,身材高大略胖,衣服穿得也是崭新讲究。

“苦日子过去了,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太感谢国家了。”记者了解,在三岩,国家对农牧民的补助项目很多,像退耕还林补贴、良种补贴、低保补贴等。“我们家一年可以拿到3万元左右的补贴。”阿娘笑着说。

同时,西藏推行干部驻村工作,每个驻村工作队有10万元左右的为民办实事资金,这些资金一部分被用来给农牧民购置生活必需品。在三岩,经常看到老老少少免费领取柴米油盐的情景。

风气变化——从劫匪横行到守法乐业

历史上三岩民风不好,劫匪横行,很多外地人一听说三岩人,都会惧怕三分。同时,它还以“帕措”社会组织形态为主,就是带有父系氏族社会特征的血缘家族团体。昌都解放以前,帕措之间常由于财产、通婚等问题而引发仇杀,并造成恶性循环的血缘复仇。

江永春告诉记者,今天,百姓生活好了,劫匪早已不存在,同时,在国家法治教育引导下,仇杀也退出了历史舞台,遇到问题群众知道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知道找政府,知道以法律手段维护自己权益。

其美次仁是三岩以往一个帕措内德高望重的人,“因为以前太穷造成帕措盛行,帕措成员需要依托家族来生存、来维护利益,帕措之间也容易产生争端,现在生活富裕,村民和睦相处、互帮互助,谁还去整天打打杀杀。”其美次仁说。

思想观念变化——封闭保守到积极进取

“昌都解放前,三岩农牧民有多少吃多少,吃了上顿没下顿,从来不想怎么改变生活,落后保守思想严重。”其美次仁感慨。

今天,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因为通往三岩的路不断改善,许多百姓走出封闭的世界而得以改变。

据江永春说,昌都解放以后特别是最近20年,西藏道路越修越宽、越修越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走出三岩,见了世面,鼓了腰包。同时,政府鼓励帮助想干事业的农牧民,一部分人率先富裕了起来,并让他们发挥领头雁的作用,这让其他农牧民觉得不能整天游手好闲,你争我赶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三岩木协乡上罗娘村的普巴,十年前,独自走出三岩闯市场,买了货车跑运输,现在在贡觉县城给单位开公车。“以前,跑货运,赚了点钱,后来,我就把买的车子给弟弟开,我给公家开,这样一家人都可以过上好日子。”普巴笑着说。

据普巴讲,村里人一个看一个,一个影响一个,现在出去闯的人越来越多,仅上罗娘村,在外面工作、做生意的就有50多人,大家都想着怎么努力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原标题:西藏贡觉三岩:跨越上千年的沧桑巨变

编辑:张少虎 标签: 农牧民 血缘家族 沧桑 西藏东部 农田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陕西明秦王墓文物被垃圾包围 系全国文保单位

南京:迎接国家公祭日

甘肃酒泉供热管网爆裂 15万人停暖

郑州电视台美女主播患癌去世 为了宝宝放弃化疗

精彩热图

黄河滩抗战碉堡群被遗忘 民众盼保护

河北金山岭长城现五彩云霞

化妆后就认不出来了 体育女星写真大PK

南宁现高空悬空“别墅” 横跨两楼似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