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西藏拉萨市精准扶贫工作 今年近5万名群众受益

2014-12-15 16:30:55 来源:西藏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贫困群众不脱贫,我们的工作就不会停止。”这不仅是一句承诺,更是拉萨市扶贫干部心中的坚定信念。

近年来,拉萨市扶贫办紧紧围绕市委“五大战略”、净土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推进全市精准扶贫农发工作取得新成效。

今年以来,拉萨市扶贫开发争取扶贫项目93个,落实国家财政资金14484万元。其中,整乡推进项目28个,面上财政扶贫项目60个,劳动力转移项目4个,互助资金项目1个。项目实施后,使11486户、49695名群众受益。此外,已争取培训项目22个,国家投资371.5万元,开展培训11期,培训829人。

扶贫洗车场——

打造群众增收平台

位于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仁钦蔡村八组的43户146位村民,原来是来自全区各地(市),在色拉寺做杂工。2000年,色拉寺进行全面整顿,这146位群众在乡政府的帮助下,全部整合到仁钦蔡村下为第八组村民,并给每户村民10万元的补助,暂时解决了他们的生计。

“虽然有房住,但我们没有低保、没有土地、没有收入来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生存。”村党支部书记索朗塔青告诉记者。

“十二五”以来,拉萨市扶贫开发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坚持精准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政策有效衔接,成立扶贫项目论证专家库、完成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结合当地贫困特点,找出和市场有效结合的、转“输血”为“造血”的长期盈利项目。

“仁钦蔡村八组位于拉萨市城郊,为达到市场和资源的有效结合,2012年,我们利用国家扶贫资金30万元,建了简易洗车场363平方米。”拉萨市扶贫办(农发办)副主任次仁告诉记者,他们实行了“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由项目受益群众推选一名有责任心、有经济头脑的致富带头人担任洗车场经理,以贫困群众为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达娃就是群众推选出来的致富能人。“洗车场建好后,为给群众带来利益,我是想破了脑袋。”达娃告诉记者。“现在拉萨市85%以上的出租车都会来我们这里洗车,也都是老顾客。平均每天洗车量在80到120辆之间,年利润可达20万元。”达娃自信地告诉记者,这年利润的50%给该组43户贫困群众分红,每户年均收入就有2400元,另外50%用于该组集体资金积累和洗车场的运转资金。

除此之外,洗车场还吸收了43户中13名最为贫困,但具有劳动力的村民。“这13名就业人员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达娃说,村民们现在住上了好房子,每户家中都有摩托车,其中还有10户已经买了轿车。

蔬菜种植——

做好增产增收文章

“2005年,它还不叫岗德林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而是叫营销协会。当时,我承包了两座温室大棚,一年下来就有3万元收入。这些大棚都是合作社修好后租给我的,是我家的全部经济来源。”43岁的拉姆激动地告诉记者。

拉萨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将堆龙德庆县蔬菜种植基地建设作为堆龙德庆县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堆龙德庆县向城郊型经济转变。“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次仁告诉记者,从2001年至今,农发、扶贫对合作社总共投入了3861万元,其中扶贫1518万元、农发2343万元。

在岗德林蔬菜基地,记者见到了西藏“樱桃西红柿”种植第一人——洛桑次仁。2003年,他从北京请来专家指导种植“樱桃西红柿”,经过多次试验后,终于种植成功。洛桑次仁说,那一年他仅一个大棚纯收入就达到3.5万元。致富后,洛桑次仁不忘乡亲。2004年,在他的带领下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可当时只有11户参与,村民在协会的安排下,每人年工资7000元。协会在洛桑次仁的带领下,前景越来越好,很多村民自愿提出承包大棚。2008年至2013年,协会会员发展到358户,协会升级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每户每年纯收入达3万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从2001年开始,扶贫办投资建设的高效日光温室累计生产蔬菜2310万公斤,累计产值达到7000万元以上,累计利润34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498户、1520人,累计户均增加现金收入6.83万元,累计人均增加现金收入2.24万元,使堆龙德庆县向城郊型经济转变迈出了成功的步伐。

民族手工艺品——

探索两大开发新举措

小小藏香生产,带动出藏香水及唐卡等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及生产,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进行藏香、藏香水及唐卡等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及生产,不仅为农牧民带来了收入,更是将农牧民带上了一条宽阔的致富大道。

“原本我家里就是制作藏香的,出产量和出产品质都极低。”堆龙德庆县圣香海螺民族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巴桑次仁告诉记者,原本他家里制作藏香也仅仅只是一个小作坊。2003年“非典时期”,藏香一时间在国内盛行,因为藏香的原料都是藏药,有杀菌等功能。

此后,巴桑次仁脑筋转,“这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于是,他二话不说开始“联盟”,找到几家藏香生产小作坊联合经营,形成了小型的藏香制作加工厂。他的愿景是要做出成效、做出规模、做出有影响力的藏香制作加工厂。

“从2008年开始,117户贫困户的资金作为股份投入到企业,从利润中按照所占股份的比例为贫困户进行分红。”巴桑次仁告诉记者,在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以国家扶贫投资作为贫困户的股份,采取“一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使得藏香厂从小作坊发展成为企业,从自家院子搬到了羊达乡工业园区,并成立“圣香海螺民族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年平均收入达到了58万元左右,按照117户贫困户占股24%计算,年户均分红达到了1200元以上。”巴桑次仁说。

“从2008年至今,我们先后投入了370.6万元,对村民进行藏香制作培训、建藏香阴干车间等基础设施、购置藏香生产设备等。其中,2012年,通过各级扶贫办投入了50万元,为公司新建厂房,购置了全套的香水灌装设备、盖瓶设备,使得香水产量达到一年生产13万盒。”次仁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为了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了产地+生产+销售能够一体化,帮助农民更快脱贫致富,除了藏香生产加工外,市扶贫办在近两年内,还打造了“西藏玫瑰谷”,种植了320亩玫瑰,并获得了国家认可的稀缺的“冰玫瑰”品种。

“到了每年5至8月,这里还将会成为一条有利开发的旅游景点呢。”次仁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扩大辐射面,还用担心农牧民贫困么。(记者王晓莉)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2014国际泳联花样游泳大奖赛完美收官

盘点最贵的10张照片

故宫附近寺庙变豪华会所不让百姓进 可坐龙椅

双子座流星雨壮观美景

精彩热图

西安明代秦王古墓被垃圾覆盖

河南新乡一KTV发生火灾 1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组图)

西安一小区停电 业主物业门口烤火“抗议”

渔民渤海湾捕获重100余斤巨型“怪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