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杭州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解决入学问题

2012-10-10 14:06:37 来源:钱江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200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杭州天成小学时,这所杭城第一所民工子弟学校成立才不到3年。老校长孙宝瑞的办公室,不断有家长进进出出,希望学校能解决孩子的读书问题。孙校长是个热心人,只要学校还能挤出一个名额,就会替家长争取。

此后每年,记者都会关注这所小学:每年报名时,家长会漏夜排队;学校容纳的学生实在太多了,得错时放学、错时上厕所,在楼梯过道上做广播操;学校有了电脑室,孩子们可以学电脑了;天成小学变成了天成教育集团,学校转成公办了,孩子们上学,不用再交学费了……

天成小学的变化,是杭城10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这些“流动的花朵”在杭城有一张安稳的书桌,杭州市开创了“杭州模式”,采取了“双管齐下”方针:既鼓励民工子女到普通公立学校随班就读;同时考虑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开办专门的具有“公办”性质的民工子弟学校作为“次渠道”。

去年,在杭城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占的比例达到了41%,个别城区这个数字在数年前就已经超过了50%。

一张近2万的申请单,当天就批了

科技老师说,农村孩子不比“城里人”差

9月25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天成教育集团新塘校区(原来的天成小学)。学校还是老样子,不到4亩地,几幢楼的外墙粉刷过,进门右手边的葡萄架下,多了三张乒乓球桌,不少孩子在开心地打乒乓球。在以前,孩子们打乒乓球,只能在水泥桌上玩。

校长室没变,还在二楼。新塘校区的校长叫王迪,桌子上有一张申请单,是学校科技老师申请各种器材的,申请经费一共是18760元,当天申请的,当天集团总校长就批了。

“放在以前,可能连1000元都不会这么快批下来。”王迪说,现在学校对学生的科技活动很重视,经费也能保证。

正好科技老师邱锋琴来打探好消息,“批了,这么快啊!”邱老师说,这个月她一共提交了四五次申购单,想不到都批了,加起来有2万多呢。

“以前没有经费,家长对科技活动不重视,如果要学生出点费用,即使只有一两百,家长也会放弃。”邱老师说,2010年学校转为公办后,生均经费有了,科技老师的腰板也硬起来了。

“以前我们只能玩4.5元一架的橡筋动力滑翔机,模型车玩不起,机器人更不用说了,参加区里的科技活动,我们是最低档次的。”邱老师说,现在这些孩子,玩的器材有点“城里人”的味道了,“这些孩子其实不差的,上学期区里车模比赛,我们11个人参加,9人获奖,最好的获得区二等奖,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好成绩。”

王迪在边上听着,忍不住告诉邱老师一个好消息:“昨天,我到新校看过了,明年就能搬进去,以后你还会有专门的科技实验室呢。”原来,在笕桥镇浜河村正在建一所新学校,建筑面积16645平方米,配备三幢教学楼,1幢综合楼和塑胶200米运动场,这里将作为天成教育集团的小学部。

孩子读一年级,只交伙食费就行了

爸爸说,儿子读小学,比姐姐少花好几千

在杭城,90%以上公办学校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班就读,他们跟杭州的孩子一样,享受“同城待遇”。

陆志敏是始版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他是江苏人,他们班一共40个孩子,7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学后,他交了400元的伙食费,不需要再交课本费了。

陆志敏的爸爸是江苏人,来杭州已经10多年了,一直租住在学校附近。他原来是做面条的,卖过米、水果、干货,还开过小店。“现在孩子上学好啊,我们虽然是外地人,也能跟杭州的孩子一样,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陆志敏有一个姐姐,目前在杭城某职高读高二,也是在始版桥小学读书的。“那时候读书,一个学期需要300元的借读费,后来减少到一个学期200元,五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了,她也享受到了。”爸爸算了一笔账,儿子读小学,要比女儿少花好几千呢。(梁建伟)

  实习编辑:范文轩

编辑:张少虎 标签: 杭州 天成小学 农村孩子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醉了!清明节祭品惊现印着宋仲基肖像的冥币

司机高速上突发休克 民警不顾呕吐物人工呼吸急救

沈阳大爷大妈穿迷彩持冲锋枪大跳广场舞

江西高速一货车自燃 百万货物燃烧殆尽

精彩热图

24岁护士辣妈带老公女儿参加空姐招聘会

富二代办豪华婚礼 十多豪车环绕坝坝宴人数超二千

探秘网红经济下的“萝莉”女主播的日常生活

昆明举行巨型麻将争霸赛 打麻将成体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