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索南扎西,是位于三江源核心区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的一名藏族牧民,为修复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6年前他一家九口从草原牧场搬到位于州府所在地大武镇的移民社区。
“如果我们继续在那里放牧,过不了几年,草场就会变成沙漠,政府让我们搬迁,我们都很理解。”他说。
玛多县是补给黄河最重要的水源地。索南扎西目睹了这个拥有4077个湖泊的“千湖之县”在不久的时间里,90%以上的湖泊干枯消失的景象,黄河源头最大的一对“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间断流。
作为三大江河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每年向中下游供水600多亿立方米,哺育了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维系着整个流域的水环境安全,被誉为“中华水塔”。但近30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因素影响,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正面临一场深刻的生态危机。
为拯救和修复日趋脆弱的三江源地区环境,中国政府于2005年8月规划投资75亿元人民币,采取退牧还草、禁牧减畜、生态移民、荒漠化治理、草原建设和人工影响天气等一系列措施,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青海省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生态立省”的根本。自2006年起,省政府对三江源地区不再进行GDP考核,而把生态保护和建设列为对这一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主要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