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6日,第九届北京—东京论坛在北京召开,以下是《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一在媒体分论坛的讲话节选:
我们有时候讨论我们报道没有报道出事实,报道的过程当中报道方给受众传递的信息感觉是全面东西,报道的消息有很多选择的过程。我作为媒体第一线很有同感,从前报纸为主体的媒体时代,大家一边读可以一边思考,那个时候报纸的读者,读者没有那么大,有了电视之后,受众接受报道的东西更加被动。特别是电视这种媒体形态,这个选择性更加明显,采访一个小时最后只用了30秒的内容,表达的东西和我实际想说的出入就很大。
现在网络媒体的兴起是非常好的事实,信息量非常大,价值不大的东西的比例真的非常大。一个突发事件发生,我们如果对对象国的情况没有一些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只是对表面现象所引导,我们可能会经常得出比如说上半个月是一个结论,下半个月是完全相反的结论。所以我的意见是中日两国都要看到主流媒体,包括我们的记者,媒体报社、电视台想努力在报道本国新闻的同时,试图准确报道别国发生的事情。但是这个问题由于中间存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的不同认识,导致我们的选择有所不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多数本国受众没有对象国生活的经验,可能会形成以偏概全的印象。总部对海外记者文章的过滤也会导致对事实进行选择报道。
日本媒体对中国沙尘暴的报道,PM2.5的报道产生的后果就是,大家可以感受到,大家来之前到北京戴口罩,来了北京之后觉得没有想象的那种程度。我想提议这样的情况之下,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外国受众介绍本国的基本国情和尝试的必须性非常大,跨文化传播的媒体,我所在的《人民中国》,马为公所在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日本像《朝日新闻》也做一些用中文进行的网络媒体,包括平台社制作的日本风情都是做这样的工作,这些媒体的重要性我们认识的还不够。通过这次在论坛上提一个建议,今后进一步注重跨文化传播媒体,他们的重要性,把他们的积极作用更大发挥出来。
还有一点想说一个,文化的力量也非常重要。报道不同国家的消息,要对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我们主动向对方国的受众进行报道,文化的力量也非常重要。从前曾经有过中日合拍丝绸之路,望长城,在电影也拍过敦煌,大文化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今天我们还有很多素材可以发掘。
(来源:中国日报网 刘梦阳 党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