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两派的街头政治撇开政治诉求不谈,单从集会开销看,每天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的开支,必然存在幕后支援。所以,红黄两派的斗争,实际上是财团、集团、势力之间的角力。
至于哪些财团集团支持他信,哪些反对他信,可简单地划分为,黄派受大财阀、大财团、保守集团的支援,以中产阶级和社会精英为主要街头参与者;红派以他信财团为支持,以草根和北部、东北部农民为主要街头参与者。
一拨特殊力量
1932年来,泰国总计发生18次军事政变,包括成功政变和未遂政变,其中政变级别最低的军人,只是个上校。如此频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属独特现象。
泰国的武装力量和大多数其他国家一样,分作海陆空三军,统管于最高司令部,最高司令为武装力量的统军人物,总参谋长为副将。但有意思的是,最高司令从来就是个虚职。每年4月和10月,泰国军队两次高层人物改组,众人争夺的是陆军司令一职。
陆军司令,从传统上看,也是各届政府拉拢的对象。
历史上,每每政变结束的第一时刻,政变者总会觐见国王。由于国王依宪法不问政事,所以一般不就政治事件发言。只要觐见到国王,政变者就自认为政变成功,而民众也就接受事实。如果觐见不到国王,政变一般以失败告终。
例如,1981年4月,一伙陆军军官发动政变,宣布成立革命委员会,废除国会,废除政府。当时的政府总理炳·廷素拉暖随即用一架飞机请国王及王室主要成员飞赴中部呵叻府,而后由呵叻调动部队反攻曼谷,最终粉碎政变企图,政变失败。
现阶段,国王正在中部海滨胜地华欣度假,且宣布暂时不会返回曼谷。
一套选民格局
泰国人是有街头政治传统的。上世纪70年代,泰国曾发生过写入历史的学生运动;1991年,反政变者与政变后上台的政府间发生一场较量,引发大规模流血。
但在一些泰国人看来,过去八年的政治风波与往年不同。往年每每集会,通常是针对某一桩事件,而这一次,是围绕一个人产生的观念冲突在作祟,而且,这种冲突已经衍生为社会分裂。这在一些分析师看来,是最难解决的分歧。
泰国的社会分裂,不仅表现在街头着衫的色调上,更表现在选举中。过去几次国会选举,格局十分明朗,南部及曼谷所在的中部地区,支持民主党,支持黄派,反对他信;而北部和东北部则明显支持他信,呈现“一片红”局面。
民主党清楚,由于东北部和北部占据多数席位,所以只要他信问题不解决,只要围绕他信的分歧仍在,无论怎么选,民主党都难占上风。东北部和北部选民,对他信的推崇,已经根深蒂固。
这不仅因为他信家族是植根北部最大城市清迈的名门望族,更因为他信当政5年间,为北部草根民众谋取了不少福利,例如,基本免费的医疗政策、农村信贷等。所以,民主党怎么也不会让英拉的大赦案获得通过,一旦大赦案获得国会批准,他信回国,民主党更无翻身的希望。
英拉上台后,延续他信的执政思路,继续“惠贫民”,高价收购米农的大米。而泰国主要的大米生产集中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这也是民主党目前揪住英拉不放的原因,民主党认为,英拉同他信一样,拿国家政策和国家财政当收买人心、买选票的本钱。
八年时间,从选民支持倾向看,不仅没有人变心,反而更加牢固,支持民主党的更加支持民主党,支持他信的更加支持他信,所以,选举,在民主党等反对派看来,不是能够赶走他信集团的方式。也许只有重拾街头政治,才能改变反对党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