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28日,在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的英军阵地上,一家伊拉克难民经过一辆被炮弹摧毁的伊拉克T-55坦克。(资料图片)
萨玛德 年龄:38岁,来自巴格达。 经历:在广州生活7年,经营一家阿拉伯餐馆。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10年来,这场战争到底改变了什么?
美国最新研究报告称,这是一场对美国与伊拉克来说“双败”的战争。对此,本报国际版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回顾这场战争带给世界的全面影响。
随着伊战10周年的日子到来,伊拉克自杀式爆炸不断。14日,巴格达自杀式爆炸造成至少25人死亡;17日,南部城市巴士拉及附近发生汽车袭击,造成至少10人死亡。
伊战以来,类似暴力事件几乎每天都在伊拉克上演。为了寻求安全感,为了不再提心吊胆,很多伊拉克人选择“逃亡”。据悉,约有200万伊拉克人流亡国外。
据了解,在广州的伊拉克人约1000人。本报记者采访了身在广州的伊拉克人,他们讲述了自己的心声与伊拉克的10年之变。
餐厅老板:
“在巴格达,谈‘安全’是奢侈”
本报讯 (记者 王璜蒋林)今年是萨玛德到广州的第7个年头,他在广州经营的阿拉伯餐厅蒸蒸日上。这位餐厅老板热情地与每一位进店的客人打招呼,小小的餐厅不仅是这群中东商人谈生意的场所,更是互解思乡之愁的好地方。
萨玛德来自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那里曾是10年伊拉克战争最惨烈的地方。如今,他已在广州安家,也习惯了广州的生活,他告诉本报记者:“虽然深爱着伊拉克,但家乡再也回不去了。”
而立之年,却远走他乡
2006年,离开家乡巴格达时,萨玛德刚过而立之年。他人生的前10年,是在两伊战争中度过,8年的边境战争给当时不满10岁的他蒙上了很深的阴影;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时年16岁的他再次见证了战争的残酷;战争结束后,本以为能好好生活的萨玛德万万没有想到,他人生的第三个10年,竟然又卷入了改变他命运的另一场战争——伊拉克战争。
28岁时,萨玛德无奈地逃离自己的国家,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活。他说:“当时伊拉克太不安全了,我决定结束看不到曙光、天天担惊受怕的日子。中国对伊拉克难民很友好,给我发了签证。虽然我以前从未来过中国,更没来过广州,但这里很安全,于是我就来了。”
萨玛德到中国后,把妻子也接了过来,生育了4个孩子。后来,他把亲弟弟阿玛尔也带来一起经营餐馆,但年迈的父母不愿离开故土,仍守在巴格达的废墟上。
战争留下无尽痛苦
“安全”是萨玛德在接受采访中反复提到的一个词。显然,童年所经历的战争阴影,以及那场伊拉克战争从他身上夺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青年时光,还有他一直奢望的“安全感”。
提起那场战争,萨玛德的表情马上变得凝重:“每一个人都很紧张、恐惧与惊慌失措。”他说,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难以想象,从媒体上看到的自杀性爆炸,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边。“我自己亲身经历过3次自杀性袭击,记忆中最深的是在2005年,我从屋里一出来,街道旁边的一辆汽车就爆炸了,炸死了1个女人和她的孩子,我毫发未伤,真主保佑我!”他坦言,面对如此近距离的死亡,每一个人都会感到害怕与愤怒,感叹生命无常,“但过去的都过去了,我不想过多提及。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未来,未来会变好的。”萨玛德微闭了一下眼睛,淡淡地说。
回顾那场战争,萨玛德这样总结:“除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之外,这场战争什么也没有改变,留下的只有无尽的虚无与痛苦。”
伊拉克没人喜欢美国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在未经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单方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到2010年8月美军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始终没有查出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美军的到来,给伊拉克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从最开始因结束萨达姆统治而受到民众欢迎,到后来国内反美袭击不断、教派冲突不止动荡不息,“安全”成为了伊拉克人的奢侈品。
当问到对美国人的看法时,萨玛德说:“我不喜欢美国人,不仅是我,相信所有的伊拉克人都不喜欢美国。刚开始时,我们期待美国能帮助我们推翻萨达姆政权,但美国人骗了我们。”萨玛德承认,他们曾期盼美国能帮伊拉克变成一个美好的国家。然而举目四望,所及之处尽是废墟,人们最基本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慌中。萨玛德说:“美国人在伊拉克什么也没做,这场战争反而把伊拉克引入了一个更黑暗的深渊,看不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