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中文 | ENGLISH
 
 
 
 
 
从民生热词内涵深化看政府执政理念之变
2008-03-06 10:24

就业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就业政策”。经过2005年、2006年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之后,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过去5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累计666亿元,5年全国新增城镇就业5100万人,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万人。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陈小恩说:“这些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始终没有放松过就业,把就业看作民生之本,这是政府的责任呀!”

社会保障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后,从落实“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到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到在全国城乡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再到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政府工作报告每次都提出新目标。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后顾无忧,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说,织好一张社会保障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这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刻地体现了朝着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并重方向前进的变化,是我们国家致力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一重要发展指向的生动体现。

教育

5年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越来越具体。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启动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5年,提出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

2006年,提出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的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全面完成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户思社说,过去5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从基础教育阶段入手,从贫困边远地区入手,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显著成效,基本解决了全国儿童,尤其是农村儿童上学难的问题,让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