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牌榜> 优秀党员风采录> 名人墙

冯恩山 “全天候”医生

2012-10-25 17:39:36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201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博士学位毕业的冯恩山,分配到了北京地坛医院。此时,正值医院领导班子提出发展以传染病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怀揣着对神经外科事业的无限追求和梦想,冯恩山加入了地坛医院这个充满朝气、充满活力、蒸蒸日上、蓄势待发的大集体。

冯恩山 “全天候”医生

同年8月,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正式开科。这是一个年轻的医护团队,在王清河主任的带领下,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作为主治医师的冯恩山手机24小时开通,只要有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急诊手术,一定随叫随到。同事戏称他是“全天候医生”。

2012年2月5日是个星期天,第二天就是元宵节。对于冯恩山医生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和家人团聚的休息日,一直两地分居的妻子带着7岁的孩子,从山东来北京探亲,说好了这天要带母子俩在北京转一转。上午9:20分左右,两口子正在医院宿舍里收拾东西,“叮铃……”手机响了,一看是急诊科熟悉的电话,冯大夫心里“咯噔”一下,“不好,又有手术了。”刚按下接听键,急诊护士急促地声音就传了出来:“冯大夫,快来急诊,有个脑出血的出租司机刚被120送过来。”拖鞋都来不及换的冯大夫从宿舍一路小跑赶往急诊。当冯大夫急匆匆赶到急诊时,患者CT结果出来了:整个脑室里面,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全是血。出血量太大了,随时可能出现脑疝,发生死亡,需要立即手术引流止血!冯大夫迅速做出了病情判断。剃头、备皮、插导尿管,患者被推到神经外科病房进行术前准备,随即又立刻被推进了手术室。 手术室外,闻迅而来的患者家属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坏了。术前手术签字时,家属一边不停地给冯大夫鞠躬,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往冯大夫手里塞。几番推辞,“不收家属不安心”,冯大夫收下钱后交给护士,叮嘱护士术后再还给家属。3个多小时紧张手术,患者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术后三小时,患者清醒过来。而“的哥”被成功抢救的消息被的哥同事爆料,成为多家媒体相继报道的热点新闻,也引来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每天都有热心人打电话找冯大夫询问老王的恢复情况。

正是冬春交替季节,是心脑血管病高发季节,冯大夫不放弃这个典型病例进行科普的难得机会,他索性在自己博客里开始与网民交流,每天休息时间向热心人汇报患者的病情,讲述心脑血管疾病特点、如何预防、如何恢复,并回答网友的提问。

经过40多天的全力救治,3月13日,迎来了“的哥”康复出院的日子。更让冯大夫和全体医护人员高兴的是,他没有遗留偏瘫失语等任何并发症,完全可以重新握起方向盘,从事自己的“的哥"生涯。

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去年11月,医院消化内科一位住院患者突发昏迷后摔倒在地,冯大夫为其成功进行了血管畸形切除术;在外院已经宣布脑死亡的病人蒋某,先后进行3次手术,昏迷3个月后最终清醒并能生活自理;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脑脓肿的小儿周某,在外院已放弃治疗,冯大夫成功进行了脓肿切除手术为进一步治疗心脏病赢得了时间;患有颈髓肿瘤的病人黄某,因同时患有艾滋病而求医无门,又是冯大夫成功进行了肿瘤切除术…… 开科一年来,冯恩山大夫主刀完成各种神经外科手术近百例,成功救治危重型患者20余例,使北京东北部地区急性脑出血、重症颅脑外伤、神经系统肿瘤等相关疾病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依托地坛医院感染科及肝病科的资源优势,为部分肝病及艾滋病合并脑、脊髓肿瘤患者成功进行了肿瘤切除术。

急症病人经常夜间来诊,这使他在手术室“彻夜奋战”成为常态。提前上班看病人、下班前巡视病房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科内每一位病人的病情他都了如指掌。危重病人的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事无巨细是他经常对自己的提醒,也正是这种细心的工作态度杜绝了很多医疗差错和纠纷的发生,患者投票评选的“医生服务之星”冯恩山的名字榜上有名。神经外科手术风险高、时间长、显微镜下操作体力消耗大,他默默地承受着,但也快乐地享受着。有人笑称他是“全天候”医生,他却笑着说:“谁让咱住在医院的宿舍呢,方便。”

“用自己所学报答病人的信任”是他的座右铭,这份信任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为了这份信任他将继续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更好地报答党对自己多年的培养,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编辑: 标签: 冯恩山 全天候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