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观天下 知中国

涉外民警的别样生活

2012-06-20 21:02:32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王琪匆匆忙忙走进华清嘉园社区服务站,径直来到外籍人员管理窗口,与负责外籍人员登记的工作人员着急地说着什么,然后从手中的钱包中掏出一张纸,俯下身子与电脑上的信息核对起来。顾不上多说话,他就按照屏幕上显示的电话号码拨起了电话。

王琪是北京市海淀区华清嘉园社区的民警,方圆0.9平方公里的管辖范围内出现大事小情,居民都会给这个24岁的小伙子打电话。刚才一个路人捡到了一个钱包,由于看不懂钱包里的证件文字,他向王琪报警,希望能从社区服务站的外籍管理处找到失主。通过查询,王琪了解到丢钱包的是一个18岁的墨西哥男孩,家住在西二旗,并根据纸上的电话联系到了这个男孩和他的房东。这张发挥巨大作用的并不是一张普通的纸,它就是北京市出入境管理总队要求来京外国人必须随身携带的住宿登记表。

根据相关的出入境管理办法,来京的外籍人员必须在24小时之内去居住地点的派出所办理住宿登记,并应该随身携带这张住宿登记表。王琪告诉中国日报社记者,这个规定早已深入华清嘉园社区每一个外籍居民心里。小区内27栋楼单元门口都张贴着办理住宿登记的中英文双语横幅,社区服务站墙上也挂有相关的规定解释。与此同时,王琪更是这个规定流动的宣传员,他俨然成为了社区的信息中转站,也是一张流动的名片。

从城铁13号线下车,就能看到“著名”的华清嘉园小区。之所以说它著名,因为来京求学的外国留学生无人不知这个社区,因为它是大多数外国学生的“北京之家”。华清嘉园主要由华清嘉园小区、东升园公寓以及小区门口的酒吧街构成。小区内近万人的居民中,超过1300人是外籍留学生。他们来自43个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所以华清嘉园社区也被称为“联合国小区”。

就在记者与王琪交流的同时,两名来自韩国的留学生来到服务站办理住宿登记。“手续非常简单,也就2、3分钟,我就办理完成了。”刚拿到新的住宿登记证件的金汶贞对记者说。她来中国已经9年,目前是清华大学英文系二年级的学生。“我每次来中国前,妈妈都会告诉我要办理住宿登记,学校的老师也会提醒我。我和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很熟悉了,每次办理都非常愉快。”金汶贞补充说道。

负责社区外籍人员住宿登记的刘宝如告诉记者,大部分留学生都会说基本的中文,沟通并不成问题。每年的8、9月开学时是办理住宿登记的高峰期,最忙的时候,他一天要办理1000多份。平时每天也要办理20、30份。根据社区的规定,外籍人员第一次进行业务办理时,必须有房东到场,后续再进行续约时,工作人员会给房东打电话确认,避免信息上的不对称。

“通过办理住宿登记,我和很多外国孩子成了朋友。他们大多在北京读书,办理住宿登记的时间也比较规律,本身也懂得法律,沟通并不是障碍。有时碰到中文不好,或者疑难问题,我会给王琪打电话求助。”刘宝如说。“对于年轻人来说,语言更不是问题,轻而易举地问题就解决了。”

编辑: 陈笛 标签: 涉外 民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