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采矿权之争 采矿权证被削减四成

2012-09-28 08:01:00 来源:国际商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稀土采矿权之争 采矿权证被削减四成

在9月13日国土资源部公布稀土探矿权和采矿权名单之后,稀土整合向大企业集中的轨迹愈发明显:上游开采权收归国有,集中在央企和国企之手;中游分离冶炼以国有企业为主,带有一定私有成分,以北方包钢稀土模式为代表;下游放开,未设准入条件,允许各种企业参与竞争。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民营企业从稀土产业上游被赶往下游,或被关停,或被整合往下游分散,上游终将收归国有。

采矿权证被削减四成

根据国土资源部新公布的稀土采矿权名单,采矿权证由原来的113张减少到67张,削减了41%。

国土资源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整合意在改变稀土开采多、小、散、乱局面,逐步建立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开发格局,通过提高稀土行业集中度来保驾稀土产业安全。

稀土采矿权证的大幅削减,使得优势进一步集中在央企和地方国企手中。

根据采矿权名单,赣州88个稀土采矿权整合为现在的44个,四川的18个采矿权整合为现在的7个。

央企告别“无证”时代

这67张采矿权证的分布,体现了以地方国有企业和央企为主导的整合思路:中重稀土重省江西省拥有的45张采矿权证中,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独揽43张。

北方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张采矿权证和归属国土资源部的一张采矿权证都归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有,而包钢集团是包钢稀土的母公司。

广东省3家上榜企业均为地方上市企业广晟有色的控股公司。

福建省已明确以厦门钨业为核心整合省内稀土资源,这次5张采矿权证倾向于都“喂给”厦门钨业。

值得关注的是,央企在此次采矿权证版图重划中,告别了以前的“无证”时代,获得了珍贵的稀土上游采矿权。央企从上游真正介入了稀土整合。

中铝和五矿在这次采矿权证版图重划中分得杯羹,旗下的控股公司各获得一张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省的采矿权证。“从采矿权证的重新划分可以看出,上游稀土矿的国有意图很明显,几乎集中到了上市公司与国有企业手中,以央企和地方国企为整合龙头。”江西省稀土协会副秘书长饶勇对本报记者说。

地方企业更强势

从获得的采矿权证归属情况来看,虽然江西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的采矿权证被压缩了一半,但其与厦门钨业、广晟有色地方国有企业还是居于强势地位。

对于资源分布分散的中重稀土来说,谁拥有了采矿权证,谁就有望成为南方稀土龙头。

而中铝五矿虽然在此次采矿权证重新分发中告别“无证”时代,各得一张,但远比不上地方企业的强势。

稀土协会副秘书长陈占恒对本报记者表示,央企拿到采矿权证,并不代表能在南方整合中居于龙头地位,因为毕竟南方地方企业拥有采矿权已多年,推进整合布局也有时日。

从目前的整合情况来看,南方稀土整合极有可能是以地方企业为主导、央企参与的方式,地方企业控制矿源,央企在地方与地方合作或投资建立稀土分离厂,以地方龙头企业为主的区域整合最为现实。

 

编辑: 陈璐 标签: 采矿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