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64岁的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近日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回顾了他与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建立的深厚友谊,并分享了他的中国情缘。
拉法兰第一次来中国是1976年,那时他刚刚28岁。
“我当时还是个学生,和一队法国人一起到中国旅游,从哈尔滨一直到深圳,北京正好在那次纵跨中国旅行的中间部分,”拉法兰一边回忆一边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36年前。
一个外国人在1970年代走遍中国,这已是不寻常的事情。但在拉法兰的记忆中,最难以忘怀的是他到达北京那一天的场景,那是9月9日,毛泽东主席去世的日子。
“整个国家都沉浸在悲痛中,到处都是在哀悼的人们。”虽然拉法兰有的是纯西方的文化背景,接受的也是西方的政治教育,但他却一直尝试读懂在街上看到的那一张张如同失去至亲的悲痛的面孔,试图理解当时那种包围整个国家的失落与痛苦。
正是那些日子的经历让这位在一生中经历无数政治斗争的法国前总理坦承,每当面对他人的情感宣泄时,他从来都不会站在反对的一方。
“在开口说话之前你必须先理解他们,更重要的是分享感受,而不是作出判断,”拉法兰如是说。令年轻的拉法兰感同身受的,并不仅仅是当时悲伤的气氛。
“我们身边不时有小孩子跑来跑去,他们并不太理解发生了什么,只是在街上奔跑,孩子们脸上单纯而富有感染力的笑容在我们心中投下了一片永恒的阳光,”拉法兰说。
一些孩子给拉法兰旅行团里的成员递来乒乓球拍,邀请他们一起打球。“结果永远是一样的,他们总是赢,”拉法兰一边回忆一边把对悲伤氛围的追忆转向对美好瞬间的回味。
孩子们赢得的不仅是比赛,还有拉法兰他们的心。
“那些孩子代表了希望——中国也许还很贫困,还许多困难要面对,但是她的人民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拉法兰说到。他回到法国后就写了一本名为《黄色的世界》的书。
“我在书中想要表达的观点是,总有一天中国将会重新得到属于她的世界地位,成为一个一流国家。这也许需要一点时间,但总有一天会成为现实,我们都需要关注,”拉法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