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马克·休斯:靠市场来净化北京空气

2013-03-05 17:07:24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马克·休斯:靠市场来净化北京空气
 
    (编者注:本文作者是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马克·休斯)

1992年,我拍摄了一组小型纪录片,主要反映“里约地球峰会”所面临的问题。拍摄期间,我去了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巴西的库巴坦(Cubatao)。那里的河边有大片的香蕉,“淡”水河中有游来游去成群结队的鱼,但这些都是不能吃的,除非你不在乎健康。这都归结于当地的炼油、炼钢以及化肥生产。

当时,美国政府正对本地工业执行更严厉的排放管制,另一面,巴西政府在当年流行但备受非议的经济哲学指导下,恳求北边邻国将将污染性强的工厂迁至自己的海岸,以求产生的经济效益“渗透”入穷人——如此愿景从没发生过,但伴随着工厂进入的有毒物质却着实渗透给了穷人,使新生儿畸形,青山不在。

在这个基督教国度,我还注意到,有个墓场里的大理石十字架用塑料袋包了起来,以防止酸雨侵蚀石头上面宝贵的碑文。这不禁让我惊叹在这个死亡峡谷,就算是逝者也难逃生态污染的魔爪。

库巴坦让我想起北京的1月12日。在那难以忘记的一天,从我北四环路的家中望去,香山不再清晰可辨,就连路对面的鸟巢也看不清。位于美国驻京大使馆顶楼的大气污染检测器,由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设计,一般读数都不会高于500,该日的空气质量指数高达775。要知道读数高于100已表示“不利于敏感体质群体”,400以上代表有害健康。

环境问题肯定会是两会的热点,且希望这些讨论不会是空谈。毕竟我们不想看到北京的婴儿先天不足。

中国刚结束GDP为王的时代,便迎来了CPI高涨,吃尽苦头,现在又开始受PM2.5的报应。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能够进入肺部和血液,危害健康。这三个P要分而治之,中国才能健康发展。

一句来自直话直说的英国约克郡的俗语是这样说的:有淤泥的地方就有黄铜。也就是说,跟脏东西打交道的工作也能赚钱。如果能从处理污染创造利益,中国处理污染问题该有多大的动力!由此看来,所有人都会是最终的赢家。

就此看来,我对《每日观察》(Daily Reckoning)所说也一点都不感到惊奇。常处于先锋的每日观察作家是一群不相关的,几乎可算作无政府主义者的厌世民众,他们关注机遇,更体察什么对城镇大街上的人们,而不是对华尔街有利。

据说大部分被严重污染的大气是由于行驶于中国各大公路千万辆卡车和其他燃烧柴油机动车所排放的柴油废气,更不用说支撑着中国电网的无数个发电机。

一位《每日观察》的作家发现,中国大多数卡车和固定的柴油发电机都缺少催化剂转换器,他还引用美联社的社评说,安装卡车或大型发电机的控制废气排放的设备会导致成本提高3200美元。这3200美元的转换器需要稀有金属铂和钯,这些金属能催化化学反应并大幅度降低废气排放。

人们只能希望两会能号召全国范围内增加柴油机的催化剂转换器安装和使用。这样将提高金属铂和钯的价格。就像《每日观察》所说,市场造成的麻烦,就让市场来解决,早下手的人会从中致富。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 马克·休斯 编辑:王菁)

 


编辑:韩榕华 标签: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