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出版的中国日报刊登了驻欧盟首席记者付敬的专栏文章,以下是中文译文:
欧盟28成员国领导人于周四、周五在布鲁塞尔欧盟理事会举行的秋季峰会上讨论了建立更紧密经济货币联盟和应对高企青年失业等紧迫问题的方案。
与此同时在路对面的欧委会办公室里,到访的中国副总理马凯和七位高级官员正与欧方进行高层经贸对话。
布鲁塞尔和北京方面并没有特意把这两次会面安排在同一时间。但这个巧合似乎更表明中欧双方的相互依存和亲密的双边关系。或许,数米开外的欧盟领导人在中欧的对话会上可以找到令他们棘手的问题的答案。
为各成员国青年创造工作机、建立一个统一的数字市场等议题位居周四、周五欧盟领导人会议议程的前列。如果对面大楼里的中欧谈判进展顺利,那中国则有可能提供部分解决方案,为欧洲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数字服务,从而为欧洲带来更多工作岗位。
但我认为马凯和欧方不会只专注于短期挑战。值此欧盟与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十周年之际,双方领导人应该带着勇气和远见讨论“开始崭新的合作”。
接下来密集的双边外交议程似乎释放着双方的意愿。事实上,马凯的布鲁塞尔之行是为下月即将举行的中欧峰会所做准备。而且双方正在酝酿一场外交事务最高领导人间的战略对话。
11月的峰会令人瞩目,因为双方将计划宣布未来数年双边关系的指导原则和路线。
为了使这次峰会更有成效,我呼吁双方领导人认真总结过去十年的经验教训;也呼呼他们倾听中国和欧洲民众的声音。虽然某些方面,比如说中国在欧投资,进程才刚刚开始,但中欧在贸易、投资、旅游以及民众相互交流方面的互动十分频繁。
但我们也不应忘记在2003-2004年双方刚开始战略合作关系时出现的短暂蜜月期。当时,布鲁塞尔方面基本同意了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但由于美国的影响最终还是作罢。
2005年布鲁塞尔在欧盟进口中国纺织品问题上出现争端。接着,一些欧洲国家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允许达赖访问。最近涉及的则是布鲁塞尔方面对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不过今年早些时候这个问题已经以友好的方式解决。
一方面,许多人可能认为中欧关系应该“照旧发展”,因为“起起落落”在双边关系中司空见惯。另一方面,北京方面认为欧方的这些行动已经使其寻找和促进的互信留下了凹痕。中国驻欧盟大使的每一次讲话几乎都有加强中欧互信的有力呼吁。
所幸的是,学者、企业和公民已经走在了政治家前面。他们为更好的双边未来提供了坚实基础。
比利时牙医阿纳斯特西娅·帕桑西斯分享了她的“中国梦:”
她期待加入上海的牙科诊所,她的丈夫,一位著名的大厨,期待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开了一家比利时餐厅。她说:“我们所有的服务都可以帮助满足中国中产阶级和新贵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最重要的是我9岁的儿子可以学中文并接受中国教育了,这是我梦想中最重要的。”
当然,许多中国人也有他们的欧洲梦。不用提越来越多中国投资者期待到欧洲赚钱,更不用提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将他们的子女送到欧洲接受教育和文化熏陶。
我退休的岳父母是典型节俭的中国人。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说服他们今年夏天来欧洲旅游。待了两个月,他们告诉我:“我们过几年一定再来欧洲旅游。”
这就是欧洲人和中国人的心声。我觉得正在欧盟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大楼里开会的政治家的当务之急是倾听民众的声音,消除阻碍双边交流的障碍。最重要的是,确保合作中不出现打乱进程的故意干扰,因为任何干扰对人民都有负面影响。
(中国日报驻欧盟分社首席记者 付敬, 欧盟分社实习生李晓菲翻译)
英语原文:http://www.chinadaily.com.cn/world/2013-10/25/content_17059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