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街头抗议有了消弭的前提,动荡的局势也有了暂时缓和的条件。去年10月以来,乌克兰政局表现出的不可调和性,使得世人不禁要问:这个美丽的国家怎么了,为什么会陷入持续动荡的困境之中?对此可从以下四个因素挖掘原因:
第一,文化、宗教与语言因素。从民族起源上,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同属东斯拉夫人,但在历史长河中东西部地区分化明显。西部地区受波兰、立陶宛影响深刻,形成了天主教文化,语言上以乌克兰语为主,因而有股强烈的西方情结;而东部与南部地区受俄罗斯影响较深,东正教文化盛行,语言上以俄语为主,情感上亲近俄罗斯。
第二,历史因素。乌克兰在俄语中的意思是“边区”,俄国对“边区”进行了持续的语言文化歧视与经济压制。加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乌克兰地区爆发的大饥荒,历史暴露出的真相显示人为因素的作怪远远大于自然因素的破坏,使得当今不少乌克兰人将其视作对本民族蓄意而为的灭绝措施。
第三,经济因素。乌克兰素以欧洲大粮仓著称,全境有着广袤肥沃的黑土地,东部地区则有大量煤铁等矿产。此外,乌克兰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对于俄罗斯与欧盟,这都是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失的资源。
第四,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乌克兰位于欧洲正中央,对俄罗斯与欧盟而言,谁控制了乌克兰,就意味着谁控制了大半个欧洲。此外,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港为俄罗斯黑海舰队母港,该港重要性在地图上一望便知。历史上为了争夺对克里米亚半岛的控制权,19世纪50年代俄国曾在此地与英法两国爆发过大战。
苏联解体以来,欧盟与北约逐步东扩。俄罗斯认为东欧国家与波罗的海国家相继“沦陷”,使得欧盟挤压了其战略生存空间。如今乌克兰也跃跃欲试,加入欧盟的意图明显。这对俄罗斯而言是不可接受的,不少俄罗斯人将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努力视为对俄罗斯民族、对共同文化起源与历史渊源的背叛。但是,由于在文化、语言与历史问题上受到的伤害,加上欧盟意图东扩而不断对乌克兰抛出的橄榄枝,先前加入欧盟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示范效应(尤其是邻国波兰),使得多数民众“厌俄亲欧”思想强烈。另外,乌克兰政治体制腐败不堪,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经济发展乏力,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对现实不满与“厌俄亲欧”情绪的相互催化,是乌克兰反对派的抗议持续升级的民意基础。
笔者认为,数年来乌克兰政局持续动荡,证明了苏联解体以来乌克兰的政治转型尚未完成。乌克兰国内东西部在文化、宗教、经济与政治层面上明显差异,折射到国际舞台上便是俄罗斯与欧盟的对立与争夺。亚努科维奇下台,季莫申科出狱并宣布竞选总统,无疑会使得欧盟在乌克兰的影响力继续攀升。但是,乌克兰对于俄罗斯保障地缘政治安全、经济利益与历史文化的完整性,都是攸关重要的,个性强悍的普京捍卫乌克兰的决心不容小觑。
尝到街头政治与民粹主义甜头的乌克兰反对派们,即便其掌权成功,能否掌控住脆弱的政局,能否将加入欧盟的选举口号化为现实,能否理顺与俄罗斯的关系,都需要时间的检验。(作者赵玉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中国日报网 信莲 编辑:党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