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走近托举“神十”飞天的平凡岗位

2013-06-14 11:08:49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长征火箭”专列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却从未见过火箭的真正模样

杨洪金:护送“长征兄弟”抵达发射场

■本报记者张晓祺特约记者俞 嘉 成子龙

走近托举“神十”飞天的平凡岗位

“神十”一飞冲天那一刻,在距离发射场240多公里的一个戈壁点号里,四级军士长杨洪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盯着电视屏幕。

目送火箭直刺苍穹,杨洪金用力挥舞双手,仿佛要与电视屏幕里欢呼人群的手融为一体。

这是一双并不好看的手——老茧厚重,呲牙咧口。然而,这双手曾经距离飞向太空的火箭那么近——

41天前,就在这个点号,静卧在专列中的发射“神十”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他面前安全驶过。

那天清晨,他带领全排11名战士早早起床,沿铁路线步行16公里,挨个巡查每一节枕木、每一处螺栓、每一颗道钉。当“长征火箭”专列缓缓驶来,他骄傲地立正、敬礼,护送火车驶出视线尽头。

杨洪金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铁路管理处二连四排代理排长,长年驻守戈壁点号,守护着通往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唯一铁路。

“我们把火箭称作‘长征兄弟’,一年到头的最大任务,就是护送它们安全运抵发射场。”杨洪金说,火箭专列驶过点号,前后只有1分钟。

由于铁路沿线沙害严重,专列抵达前1个月,他就要带队沿铁路线清沙。遇到漠风肆虐的日子,狂风席卷着沙砾扑面而来,用铁锹护住脸,会听到“砰砰”作响。

这样奔走一天,官兵人人变成了“沙雕”,鼻子塞、耳朵聋、喉咙里都是沙坨子,从头到脚钻入每个毛孔。晚上回到宿舍睡觉,床单上能留下厚厚一层沙。

坚守戈壁14年,杨洪金参加了发射“神二”到“神十”的长征火箭专列接运任务。

然而,他却从未看过火箭发射的辉煌瞬间,甚至从未近距离见过火箭的真正模样。

“神十”发射前一天,妻子带着3岁的儿子康康来点号探亲。那晚,杨洪金抱起儿子来到铁道旁,指着发射场方向说,铁路尽头,就是火箭腾飞的地方……

链接:

梦想独白

看不见的“长征火箭”

橘红色烈焰从长征火箭尾部喷射而出,神舟飞船拔地而起——这,已成一幅经典画面。

这是看得见的力量。这幅经典画面之外,更多力量默默无闻。“神州托举神舟”,这句被经常引用的话,也通常被另外一组具体数字所阐释:100多个科研院所、基地、高校、工厂直接承担研制和试验任务,3000多家单位承担协作、支援、保障任务……

数十万航天人,是他们的代称。他们是一枚枚看不见的“长征火箭”。他们用青春、激情与奉献勾兑成燃料,在各自岗位“喷射”力量,托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这力量不分大小,正如他们每个人都值得尊重。他们每一个都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他们,叫出他们的名字,聆听他们的感受,品味他们的平凡与伟大。

“我很渺小/地球上找不到自己的坐标/我很伟大/因为融入了宏伟的事业……”让我们念诵一位将军的诗句,向托举中国载人航天的每一份力量致敬!

编辑: 冯媛 标签: 长征火箭 航天员 姜双朝 托举 远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