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的方寸之间浸满心血
但历史并不容假设。迄今为止,达·芬奇还是被广泛认同为一名艺术家。他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包括《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
15世纪90年代,小说家马泰奥·班代洛还只是个孩子,那时他在米兰的圣玛利亚感恩教堂道明会修道院做见习修道士,他的叔叔维琴佐当时是那里的院长。班代洛常会看着达·芬奇在修道院的北墙上工作来打发时间,达·芬奇当时正在绘制的正是他一生的杰作——《最后的晚餐》。
班代洛后来曾撰文回忆达·芬奇当时创作的情景。“有时他会在那里从早干到晚,手里一直都拿着画笔。他画个不停,常会忘记吃饭或喝水。有时候,他会连续几天不碰画笔,一天中有好几个小时伫立在他的作品面前,双臂交叉放在胸前,独自一人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画中的人物。我也看到过他在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好像突然有急事要做一样,放下手头正在制作的黏土模具,离开韦奇奧宫直奔圣玛利亚感恩教堂。他也不找个阴凉处休息片刻,就赶忙爬上脚手架,拿起画笔在墙上涂上一两笔,然后随即转身离开。”
这幅名画的诞生过程,让人不由感概画面的方寸之间都经过画家的不懈奋斗,浸满了他的心血。
就像其代表作《蒙娜丽莎》,达·芬奇本人也一直给人以神秘与疏远的感觉。他1452年出生于意大利一个名为芬奇的地方,他的一生与很多富有意味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私生子、性冷漠等。他同时还是一名素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