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伦敦奥运会快讯|英超西甲|中超|NBACBA|网球|高尔夫|排球乒羽赛车田径水上台球棋牌|体彩|爱运动|酷图|明星|专题
中国在线>体育>聚焦
全运人才交流折射功利性投机
2013-09-10 09:09: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全运人才交流折射功利性投机

身披辽宁队战袍的巴特尔在全运会男篮比赛中。CFP供图

随着冯珊珊打出最后一杆,全运会高尔夫项目的比赛全部结束。张连伟、梁文冲、冯珊珊……本届全运会高尔夫比赛,几乎云集了中国最具知名度的球手参加。对于这些由家庭自费培养,并非产自传统的举国体制下的职业运动员,他们舍弃奖金丰厚的职业赛事,心甘情愿地代表省队参加全运会,着实令人感到惊讶。

有媒体报道说,这些职业球手参加全运会的背后,是巨额奖金的吸引力。但对于这个“敏感”的话题,几乎所有代表队的队员和教练都讳莫如深。“参加全运会,省里也有激励机制。”名将张连伟说,“至于会不会比职业奖金高,我就不知道了。”

其实,张连伟大可不必如此紧张,作为体制外的职业球员,代表省队参加比赛获得收入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全运会的金牌战略下,各个省区市的一掷千金,究竟对中国体育有何实际意义?更令人忧虑的是,不光高尔夫项目,这种所谓的“人才交流”几乎存在于各个项目。毫不夸张地说,某些“人才交流”折射出的就是功利性的成绩投机。

全运战略下人才交流一掷千金

一些省区市为组队参加全运会高尔夫比赛投入了多少,是一个秘密,很多地方队的教练、领队和官员,都只是在私下悄悄地议论,记者就听到某省队的几位官员说:“某某队这回花钱花到位了,得奖牌了。”看到记者注意到他们的谈话,便马上放低声音,随即转移了话题。

用一掷千金来形容全运会的高尔夫球比赛再合适不过了,这也是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现状决定的。由于绝大多数中国运动员是在举国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代表本省参加全运会理所当然。但唯有高尔夫是个例外,高尔夫球手没有占用国家经费,他们中的多数是靠家庭自费培养。

“我上届全运会代表云南比赛,但当时还是表演项目。参加全运会的球手,绝大部分都是这样。”云南选手徐乐告诉记者,“像我,比赛结束后就回美国,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训练、比赛。”

在这种情况下,各省想要组队参加全运会,就需要到处网罗人才。对于优秀球手的争夺战,早在全运会开赛前就展开了,从全运会的出场名单中就能看出:胡牧是广东人,但他代表辽宁男队出战;窦泽成是北京人,却投奔了辽宁;代表湖北参加女子比赛的张婕娜林,也不是湖北人。

但无论代表本省还是其他省区市出战,背后的金钱力量都不可忽视。代表湖北女队出战的隋响,是中高协主办的希望赛中的佼佼者,她父亲作为女儿的球童,也来到了赛场,但他并不愿多谈女儿是如何代表湖北出战的。合同的细节如何,就连是谁先联系谁这样的问题,隋父的答案一概是“不知道”。

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本次全运会,各地都投入巨大。据记者了解,一些球手出战全运会的合约金额达到了6位数。全运会决赛前,广东队还曾传出力邀关天朗出战的消息,但最终因为合同细节出现问题而没能成功。

其实,全运会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花钱买人的代名词。巴特尔可以说是最好的例子,十运会他代表北京参赛,十—运会以超高的身价代表东道主山东,而十二运会,他的东家又换成了辽宁。有报道称,他的出场费高达340万元。巴特尔、韩德军、张庆鹏、杨鸣和郭艾伦……辽宁队的阵容空前强大,很有希望在男篮成人组的比赛中,和实力强大的广东队掰掰手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体育频道友情链接: 人民网体育|新华体育|中国网络电视台体育台|国际在线体育|新浪竞技风暴|搜狐体育|腾讯体育|MSN中国体育|天津网体育频道|北方网体育节拍|中华网体育|爱奇艺体育|齐鲁网体育|第一视频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