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伦敦奥运会快讯|英超西甲|中超|NBACBA|网球|高尔夫|排球乒羽赛车田径水上台球棋牌|体彩|爱运动|酷图|明星|专题
中国在线>体育>聚焦
全运人才交流折射功利性投机
2013-09-10 09:09: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地方体育官员何以乐此不疲

从1997年全运会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允许各省市体育局之间进行运动员交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交流便成为全运会赛场外的重要的人才引进手段。

出台这个政策的初衷,是让更多的运动员能有参加大赛的机会。铁人三项解放军队很强,他们向外输送人才都不是给一个两个,而是给一个队。广东队的马术项目很强,所以,他们富余的一些年轻选手就被交流到四川队,“他们就是我们的二队啊!”盛装舞步选手谭志勤说。

山西代表团副团长赵晓春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人才交流的政策初衷是好的。“山西摔跤没有大级别队员,黑龙江有一大堆,但参赛名额有限,同样优秀的运动员就没有机会了。人才交流的好处是优秀运动员都有机会参加比赛。如江苏和上海的击剑、安徽的女子散打和武汉的赛艇,人才多得不得了,但如果不交流,很多优秀人才就难以参加比赛。”

赵晓春还表示,解放军不能招“童工”,不可能从三五岁开始培养运动员,所以只能从已经培养好的人才中挑选。但地方体育局的态度是,人才多我也不给你,烂在手里也不给你。到后来出了新政策:如果给解放军输送了苗子,取得了好成绩也要算地方体育局一份。这样,既满足了体育局的愿望,也给运动员留了出路。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政策出现了异化,人才交流变成了各地争金夺银的捷径,甚至出现了明码标价的情况。据记者了解,现在市场行情基本上稳定在金牌30万元、银牌8万元、铜牌4万元及1个全运会积分1800元的标准上。当然,也有—些渴望金牌的西部代表团,会将取得金牌的价格提高到50万元、—个全运会积分2500元这样的‘高标准’上。”

为什么各地官员乐此不疲?“最根本的原因是,官员的评价体系就是以竞技体育的成绩为标准,而全民健身方面的评价标准则很模糊。”北京社会科学院体育文化中心主任金汕说,“现在的人才交流,其实已经背离了全运会的宗旨,成了追逐成绩和利益的平台。”

 
 
新闻热搜
 

体育频道友情链接: 人民网体育|新华体育|中国网络电视台体育台|国际在线体育|新浪竞技风暴|搜狐体育|腾讯体育|MSN中国体育|天津网体育频道|北方网体育节拍|中华网体育|爱奇艺体育|齐鲁网体育|第一视频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