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英特工常去美执行秘密任务 中情局介入调查|卡特携美国公民回国 朝表示愿重启六方会谈|美媒盘点十大不可思议未来能源|
扭转全球财富分配失衡刻不容缓
2010-08-27 06:46:55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27日评论版头条:在过去30年中,中国对外金融发展的三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是:其一,中国从一个外汇短缺大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其二,中国从一个吸引外资大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国;其三,中国已经从对外债务国转变为全球第二大对外债权大国。一方面,这些变化对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方式和过程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债权国却面临不成熟债权国的种种困境。如何重新审视和提升中国国际债权大国地位,调整对外金融资产结构,争取国际金融话语权,扭转全球财富分配失衡已经刻不容缓。

随着我国从资本净输入国转化为资本净输出国,从对外债务国转化为对外债权国,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身份也相应地从筹资者转化为投资者。中国成长为债权大国的速度比崛起为经济大国的速度更快,2006年中国继日本和德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债权大国,并于200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债权国。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中国2009年共购入美国国债约2000亿美元。然而作为国际债权大国的中国权利和义务严重不对称,正面临着官方债权国、负财富效应、货币错配等不成熟债权国的种种困境。

“十二五”是中国思考如何扮演美国最大债权人角色的战略机遇期。中国要将作为债权国的金融权力转化为国家金融话语权,增强抵御外部压力的能力和博弈能力。

首先,采取三步走战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人民币国际化要采取“三步走”战略,即坚持人民币“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取向,先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再使人民币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币种,最后逐步成为储备货币。依笔者看来,近期中国应该积极建立境外人民币投融资渠道,以本币金融资本扩张引导产业资本扩张,逐步扩大人民币的境外计价、结算、流通范围,从根本上提升国际债权大国地位:一是在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有序地开放境内一部分人民币市场给境外合作的主体。二是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尽快扩大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建设规模,进一步丰富本币境外投资、融资、储备各项职能,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建设,满足境外机构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形成境内、外人民币良性循环机制。三是积极发展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境外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等,真正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流通,可以说都可能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债权大国地位。

其次,加强中国金融体系的效率,推进建立发达的本土金融市场

中国不成熟债权国地位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有密切关系。我国处于金融潜化阶段,中国金融结构、中国金融资产与资源分布以及金融资产管理组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尚存较大差距。从国家外汇资产思路出发,藏汇于民。国家外汇资产由政府外汇资产、企业外汇资产和家庭外汇资产等构成,将外汇资金集中于政府外汇储备的思路和政策,不利于各类主体多方向多渠道地使用外汇资金,也不利于各类主体多方式多路径地将外汇资金输出,因此需要对此做出调整。要尽快建立发达的本土金融市场,扩张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理顺投资与储蓄不畅的转化机制,通过增加国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实现财富重整,进而实现“藏富于民、藏汇于民”,巩固债权国的形成基础并提高国民的财富效应。

再次,要减少债权投资增加对外股权投资和生产型投资

继续推进“从金融投资到产业投资”的债权结构变化,对外资产的股权投资作为资本辐射功能的具体表现,是一个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过程。根据2009年国际投资头寸表,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2296亿美元,占对外金融资产的7%。而2007年、2008年的占比分别为4.8%和6.2%,债权减少股权增加,说明我国对外资产结构有了积极变化,这将是未来的长期趋势。中国要积极调整对外资产结构,通过资本的全球战略布局,将中国的资本优势转为制度、资源和投资的优势,完成由被选择者向选择者的转型,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寻求利益的重新分配。为此,可以考虑成立国家战略基金,将部分外汇储备和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提升中国整体竞争力。

提升国家竞争力是“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国外获取更多的市场、资源和关键技术的能力;二是提升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加大了这方面的有益探索,例如,用外汇储备注资的方式,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制等。但目前储备管理尚无整体规划,也缺乏系统性的战略安排。要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考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产业并购方面成立能源战略投资基金、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以及支持企业发展的海外并购基金等,不断提高金融资产和产业资本的融合度,搭建连通内外产业链的实业经济平台,实现我国在世界产业链条中位置的前移和高端化,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的“双顺差”型的资本循环模式,切实扭转全球财富失衡的局面。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zgrbjx/2010-08/27/content_11210342.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 张茉楠 编辑 裴培)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惊艳全球的照片
这是在匈牙利拍到的,一只鸟正在捕食大黄蜂。还有意大利火山爆发时的场景,犹如烟火表演。 >> 详细

论坛
中国历代威武的戎装
与当代军服相比,古人的军戎服饰更多地承载了对冷兵器的防御功能,并不断演化。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